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我的中药现代化探索之路

2022-08-30   健康报   阅读量:519

    用中医药调理身体,

    是很多百姓的习惯和传统

    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在我印象中,小时候有病就吃点中药。所以,我其实是先接触中医,后接触西医的。

    对于中医中药,我一直情有独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确定了全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其中就有“团结中西医”。1956年,我在做实习医生的时候,就曾体会过中西医结合的良好疗效。当时,我们收治了一位习惯性便秘的患者,因为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于是请来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医祝谌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同为患者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最终治好了折磨这位患者几十年的习惯性便秘。

    1962年,我脱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中医理论系统学习,并拜老中医姚孝武为师。他成长于中医世家,中医水平很高,且完全遵从经典、开经方。实习期间,他对我要求非常严格,让我先看患者、开方,再由他校对我开的方子,所以当时我把经方背得滚瓜烂熟。

    姚孝武老师最喜欢用两个方子,一个是逍遥散,一个是小柴胡汤,并且活学活用。在我实习结束之后,他跟我说:“我为了教你,要求你严格地用经方。但是你将来行医的时候,可以根据情况自己进行调整,做到这样就很好了。”

    后来,我有几次“下放”农村的经历。无论是在河南、云南,还是在甘肃,都成为我进一步学习中医、实践中医的好时机。我记得在河南林县,离我们20多公里的大山里有一位农民患了急腹症,我就与另一位医生一起骑自行车上山,到达时天已经黑了。那时候无法随身带很多药,只带了一个药箱。我们发现这位患者得的是慢性胃炎,可能有溃疡,我们给他吃了点药,同时进行了针灸治疗,患者的病症很快就缓解了。

    在林县,当地老百姓有病很愿意服用中药,这是老乡们的习惯,在其他边远的地方也同样如此。我在云南的时候,发现老乡们也愿意吃中药。在没有西医西药以前,人们就是靠着中医中药治病,中医中药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医药让肿瘤患者多了希望,

    也催生了一条产业链

    1972年,北京的很多医学专家开始关注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当时,吴桓兴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建院院长)找我讨论中药在肿瘤专业领域的价值。他说,患者常常在肿瘤医院接受西医治疗,再到广安门医院看中医、吃中药。那么,从细胞免疫功能上来看,中药到底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于是,我开始了中医扶正培本的研究。我们与免疫学教授张友会一起讨论,开展调研工作。当时他有一项实验,是用斑蝥在身上发个泡,然后把泡内液体抽出来,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力有什么变化。我们发现,对于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巨噬细胞的吞噬力比正常人要低。后来我们做了一些随访。那些经过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3年的患者,他们的免疫功能也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了。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患者免疫功能恢复了,就可以证明我们的治疗有效。

    我调整并拟出了几个以扶正类中药为主的方子,看哪个方子效果最好。最后发现,黄芪和女贞子两味药,跟化疗、放疗或者其他抗肿瘤治疗相结合,都能比较明显地提高T细胞的工作状态,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化疗和放疗都是抑制免疫的,而这些方子能让免疫功能、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得到比较好的恢复。

    考虑到科学研究有时会有偶然性和误差,得出这个结论以后,我们跟上海、北京的几家单位协作,将研究结果写成文章,投给《中华医学杂志》。1981年,文章正式发表。

    文章发表时,我已赴美国M.D.Anderson中心进行学习和研究。我和张友会、李冰教授等牵头,和M.D.Anderson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验证中药的作用。这项研究证明,中医药在细胞免疫方面有非常好的调控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肿瘤患者有一种T抑制细胞,它就像车闸一样,按下以后,人的免疫功能就无法运转。而通过使用中药,这个闸就能被放松,患者免疫功能就恢复正常了。后来,我们又证实,黄芪多糖和人体白细胞介素2有协同作用。这样,我们对扶正类中药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经过一系列扶正类中药的研究后,1985年,我们正式申请到一种以黄芪为主体的新的中成药。甘肃定西是我国黄芪的主产地之一,这里出产的黄芪质量比较好,我们就支持原来的定西制药厂生产这种药。这样一来,这个小药厂也发展起来,经过改制,逐渐扩大了规模。

    中成药的生产需要广泛种植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扶贫的作用。如今,定西是全国中医药产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甘肃省也正在打造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万亩左右。

  新药研发让我们对祖先的智慧

    有了新的认识

    面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之前,已有人做过研究,发现黄芪能够减少感冒,抑制病毒。所以,扶正类中药对新冠肺炎的防治也许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现代分子靶向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实现了我们祖先“辩证论证”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念。靶向药物bcr-abl特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上市后,我们惊奇地发现,此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维持间质细胞瘤都有效。利妥昔单抗(美罗华)主要治疗B细胞淋巴瘤,但是对少数有CD20表达的胃癌也有效。最近,我国批准了拉罗替尼上市,其靶点NTRK1/2/3.临床试验结果总效率达到75%,患者平均生存时间49.3月……这些不限瘤种、只对靶点的新药让大家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祖先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年初,中药新药淫羊藿素正式上市。我与淫羊藿素的临床研究结缘已十余年,淫羊藿素能够抑制与炎症免疫调节相关的关键信号通路,理论上有望预防因对体细胞长期反复炎性刺激所致的癌变。因此,将淫羊藿素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迁延性肝炎等癌前病变的治疗值得探索。这样,淫羊藿素或许可以进入肿瘤预防领域,实现“上医治未病”的目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要让百姓真正从中受益,必须有人肯做研究。现在都讲精准医学,而古人讲的是寒热虚实;中医经典讲辨证论治,而我们现在辨的是受体,是转导过程里酶的变化和基因的变化。如果我们能把两者相结合,中医中药发挥最大作用的时机就到了。

    我对中医中药研究的看法是,最大程度地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方法,去阐明中医中药的作用。这是我们这几代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燕

    整理: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刘欢

    策划:张灿灿 魏婉笛

    编辑:杨真宇 魏婉笛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孙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
肿瘤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