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赞三亚杂交水稻示范成果:能帮助更多国家

2024-01-06   新海南客户端   阅读量:1223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月6日消息(记者利声富)“三亚首次进行杂交水稻一年三季亩产4000斤试验示范就实现目标,不仅为端牢中国饭碗作贡献,而且其经验能帮助更多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

    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钱前作水稻高产基因挖掘及分子设计育种报告。记者利声富摄

  

    作为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测产专家组组长,钱前亲历、见证了该项目实施过程。

  

    三亚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26℃,水稻生育期相对较短、平均产量普遍不高。为探索三亚热区特色一年三季水稻生产能力,评价筛选相关配套新品种、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三亚“米袋子”工程,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在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崖州基地进行40亩试验示范,一年种三季。

    “不容易”“刷新热区杂交水稻种植新纪录”,是钱前最大感受。

  

    高温、高温、多雨、地力差、第二季又属台风易发期……面对一系列难题,经过试验示范专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精心管理,三季合计年亩产2046.5公斤,试验示范达到预期效果。

    “海南利用气候优势实现杂交水稻一年三季年亩产超4000斤,这为世界同纬度地区解决温饱问题提供很好的中国经验。该经验可以推广到非洲、东南亚等地。”钱前说。未来,在继续保持水稻高产的基础上,海南还需要在增强水稻的适应性、抗病性上多下功夫。

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测产现场。记者利声富摄

  

    钱前被誉为水稻密码的“破译者”,大半生奋斗在南繁,他充分发挥水稻生物学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将生物技术和遗传资源渗透到水稻育种领域,在水稻遗传种质资源发掘创新、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在第三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上,钱前带来的水稻高产基因挖掘及分子设计育种精彩报告,让与会嘉宾受益匪浅。

    “水稻育种技术要在保持高产基础上创新,实现水稻精准育种、精准应用的数字化技术是关键。”钱前说。

  

    钱前介绍,我国水稻育种要在种质资源规模化发掘、智慧育种、合成生物学等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推进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研发出新型优质绿色高效新品种,提高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比。

三亚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高产技术集成项目测产现场。记者利声富摄

    “目前,我们建立了水稻种质资源保存、精准鉴定和基因组分析等技术体系,去年已完成3000份水稻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今年精准鉴定的数量力争突破1万份。”钱前说。

  

    在三亚,钱前带着一群年轻人在地里试验。“希望青年南繁科研工作者要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把科技创新写在大地上,推动国家种业高质量发展是科研人员共同的使命,为应用探索展开前所未有的新画卷。”钱前说。

    责编:郭微微

钱前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