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探索科普“打开”方式 广州厚植科技创新沃土

2023-12-06   科技日报   阅读量:205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虽然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已结束了,但获得大赛一等奖的刘菲仍在科普路上奔跑着。近一个月来,他接连发布了多个科普视频。“获奖并非目的,我希望借助大赛,让更多人了解澜沧,了解边疆医疗,了解乡村振兴!”刘菲坚定地说。

    由科技部主办的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今年已进入第十个年头。本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有来自各地各部门的265名选手,他们从1000多场比赛、4万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参赛选手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刘菲是一名援滇的上海医生,现任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他发现,由于缺乏对唇腭裂的了解和医疗条件所限,当地很多唇腭裂宝宝无法得到及时医治。为此,他牵头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儿童先天畸形整形修复中心,免费为当地患儿进行修复手术。

    “但这远远不够,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边疆医疗。”刘菲说。今年7月,当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启动时,刘菲立刻报名,“这个平台够大、够高”。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起源于2012年,最初是广州市为了提升科普场馆讲解人员业务水平,创办了广州科普讲解大赛。从2014年开始,在科技部的支持和指导下,该大赛升级成为全国赛事,连续十年在广东科学中心举办,并被列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

第十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广东科学中心供图

    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广泛普及科学知识的背景下,该大赛从一颗种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十年间,国家和省(区、市)等各级赛事参赛选手累计超过23万人次,从首届仅有88名选手进入决赛,发展到今年全国4万多名选手参与选拔,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超过2亿人次,年龄跨度从“50后”到“00后”,既有科普场馆专业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也有解放军、医护人员等。

    科技部人才与科普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大赛已发展成社会影响广泛、公众参与热烈的国家级科普工作平台。大赛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普人才,在全社会广泛营造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良好氛围。

    “科普讲解是科学普及的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搭建了一个培养科普人才、广泛传播科普知识的平台,非常有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为大赛点赞。

    “科普是广州抓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吴汉荣介绍,广州建立了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政府统筹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模式,率先出台地方科普工作条例《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探索推动科普载体的建设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

    承办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仅是广州推动科普工作的缩影之一。广州持续打造广州科技活动周、创新科普嘉年华、科普作品大赛、科普“五进”等科普活动品牌;同时推进基层科普建设,从2001年开始,广州共培育了国家级科普基地25家、省级科普基地233家、市科普基地225家。仅2022年,全市线上线下开展科普活动超2.3万场。鼓励企业主体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开辟优质科普资源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外,广州还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加强国际科技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博物馆集团等合作开展系列活动,举办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普论坛,提升广州科普事业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