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高人话低空|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云端耕作将赋能农业新时代

2024-07-24   南方网   阅读量:13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性领域,低空经济正蓬勃发展,无人飞行器的身影不仅活跃在工业、服务业的多条赛道,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过去我们到农村去,看到的都是农民手持喷雾器打农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飞机已经成为我国植保的一种主要方式和工具。”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接受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说。

    在农业机械化领域深耕半个世纪,见证了农业机械从地面到低空的“腾飞”,罗锡文在为低空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欣慰的同时,也期待着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惊喜。

    从田间到云端,农用航空制胜五大领域

    2012年4月12日,袁隆平院士在海南三亚,利用无人机的下旋气流为杂交水稻制种授粉,取得良好效果。在此之后,罗锡文等农业机械化工程学者不断改进飞机“赶花粉”的技术和方式,如今,采用飞机“赶花粉”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生产的主流方式。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十年过去,随着低空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农用航空取得了重大进展。

    “过去十年,农用航空在植保、施肥、授粉、播种、农情信息获取这五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罗锡文说,“农业航空包括无人机的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受访人供图

    罗锡文介绍,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应用广泛,2023年,我国采用无人机的植保面积达到了26亿亩次,截至2024年6月底,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达到了33万架。而在施肥方面,农业无人机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罗锡文说:“采用飞机对靶喷施,比人工施肥更均匀、效果更好。2019年,我们在广东罗定的水稻生产中采用飞机进行对靶喷施,在不减产的同时,取得早稻节省氮肥28%、晚稻节省氮肥22.5%的成效。”

    对靶喷施,即根据农作物长势精准施肥,帮助农作物更好地成长。而对靶喷施的前提,就是“农情信息获取”。罗锡文表示,在农业生产中,采用无人机获取农情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给出最佳的打药和施肥方案,再通过无人机精准对靶喷施,已成为低空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从技术转型到融合创新,“无人机+”助飞智慧农业

    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通用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同时,也引导着行业不断探索、突破新的问题,助力农业生产在数智化道路上继续前进。

    “采用农业无人机获取农情信息,精准施药,是近几年来我们取得的重要成绩。”罗锡文说,“目前精准对靶喷施需农业专家分析农情信息后,再由无人机操作员驾驶操作。我们希望,未来农业无人机可以在一次起降过程中,实时获取农情信息、实时判断、实时决策、实时施药,在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农民使用门槛和成本。”

    罗锡文表示,低空经济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和突破,这就要靠科技创新。他表示,发展农业低空经济要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学科融合等方式,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