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陈荣梅 11月25日,作为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重要平行论坛之一,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发展论坛在深圳市五洲宾馆成功举办。论坛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主题,搭建高端对话平台,汇聚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政、产、学、研、用、资”融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促进交流融合、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和合作共赢。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被称为21世纪最具前景、最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聚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通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链条,加速抢占生物医药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整体上呈潜力大、智能化、全链条和创新引领发展之势。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深圳市科协主席蒋宇扬介绍,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并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创新能力居国家创新型城市首位。“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圳“20+8”产业集群中,就有发展创新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在高端诊疗装备、体外诊断技术与设备、中药、生物药、高端制剂、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治、精准营养与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提升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围绕生物技术药物 AI 新成药模式、蜕膜基质细胞在急性炎症疾病中的应用、生命健康管理的技术与模式创新、生物技术药物与生物治疗研究进展、基于功效成分群的中药创新药研发策略与实践、用AI和生物技术支持创新、基于大数据的医疗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等行业前沿、热点话题,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主任陈志南,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临床科学、干预与技术部门首席研究员Behnam Sadeghi,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全军航空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何月蓉,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与肿瘤中心主任魏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岐黄学者、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伟,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院长于广军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报告。
其中,陈志南院士分享的主题是《生物技术药物AI新成药模式》。他指出,目前主流的药物开发模式是靶点开发模式,通过靶点发现、药物设计、药物优化、临床试验、上市审批,制药时间长,研发金额大。2010年以后,世界开始反思传统制药模式,包括全球信息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进行交叉融合,开始了人工智能赋能,AI模式给制药行业带来了革命性进步。
人工智能AI如何变革生物制药?陈志南表示,人工智能绝对不是魔术,只有概率和统计,人工就是通过计算能力更快地试,更精确地建模,智能是从大数据、经验中自行学习,推演迭代结果,所以人工智能绝对不是变魔术,而是一种计算和学习、推验。
他介绍,AI新药研发的路径,通过获取大数据进行AI自主学习算法建模,通过优化模型、机器深度学习,最后出来一个评估模型性能。这些评估模型的性能也是基于模型实现、靶点发现、蛋白质重构合成以及药物预测目标。这些都是在学习数据的算法,可大大地降低药物研发的时间和成本。但AI制药模式也需要通过临床试验,不是预测有效就去使用了,通过预测有效以后,还是要做一期、二期、三期临床试验。不过,此前研发一个好药预计至少要五年左右,AI制药模式把前面五年缩短成一年,甚至是五个月,后面的临床试验需要两三年,“前面靶点研发到药物功能,所谓的药学研究,现在降到五个月,再把我们的临床试验降到三年,那就是三年到五年,通过AI制药药物就出来了,缩短了一半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所以AI主要的目的是实现降本增效”。
高端对话环节由空军军医大学国家细胞生物学重点学科主任边惠洁主持,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姜儒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副院长于广军、华为运动健康业务发展副总裁姜婷、腾讯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张国栋等对话嘉宾,围绕“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主题,就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应对资本寒冬与产业动荡、如何看待AI在创新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前景和挑战、细胞药物和基因药物开发中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对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存在的挑战、如何通过健康数字化帮助产业及用户进行健康管理、智能穿戴设备是如何在院外帮助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大模型的挑战是什么、创新场景实践有哪些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面向全球网络直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吸引了全球的医疗健康专业人士、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嘉宾代表热情参与。
编辑:陈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