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无论任何头衔,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本分

2023-09-10   华南农业大学新闻网   阅读量:266

9月9日晚

《广东新闻联播》以

“育人为先心系三农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为题,报道了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华农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教师团队

的先进事迹

“大咖”院士为本科生上课

    9月6日晚上7点半,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课室里,头发花白的刘耀光院士正在为新农学创新班的大二学生讲授《生物育种保障粮食安全》的课程。

    “中国以世界9%的耕地面积、6%的淡水资源,生产出占世界16%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但是,化肥和农药用量也居高不下。”课堂上,刘耀光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介绍了动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发展生物育种新技术,培育优良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说明: https://pics7.baidu.com/feed/42166d224f4a20a4a6ed91346fc65b2e700ed0f0.jpeg@f_auto?token=feb2085d22cecca2b832b392edc82d05

刘耀光院士为新农学创新班大二学生上课

    课间,同学们也为刘院士准备了一份“惊喜”——“提前祝您教师节快乐!”刘耀光捧着花束,高兴地和大家合影。

    “院士这么厉害的人物,就站在我们面前跟我们面对面的交流,向我们讲述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听院士上课,也会激励我们自己向榜样看齐。”2022级新农学创新班本科生古峻玮说。另一位新农班的同学梁瀚芸表示,自己也在进行相关的试验,觉得听完课对基因编辑等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

薪火相传,

育人为先大贡献

    刘耀光院士一直坚持:三尺讲台育人才,无论任何头衔,首先要做好教师这个本分,要做好教学。

在他主导的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教师团队,凝聚了一批“老-中-青”骨干,团队一共20人,45岁以下成员超过一半。多年来,团队潜心科研促发展,接力奋斗育新人,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说明: https://pics2.baidu.com/feed/023b5bb5c9ea15ce91f83ae74994f9ff3b87b268.jpeg@f_auto?token=044062831d3a917f4ffe3c57edae9c45

说明: https://pics4.baidu.com/feed/96dda144ad345982ab5e42fb0c61f2a1caef8420.jpeg@f_auto?token=f336fe8200335de81cada1895c8dbde9

团队教师指导学生

    团队秉承着“育人为先,心系三农”的理念,攻坚克难,不仅成功揭示了水稻发育、育性调控、光合效率等分子遗传的基础科学问题,还开发了一系列生物育种技术。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南粤优秀教师等。

    同时,刘耀光院士带领的教师团队用“热心、爱心和耐心”引导青年成长成才,为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说明: https://pics7.baidu.com/feed/a08b87d6277f9e2f42933b7ce3a42a28b999f345.jpeg@f_auto?token=1176cc32e1a7321fad140dafeb10d92a

华农“一门三院士“,从左至右依次为:

丁颖院士、卢永根院士、刘耀光院士

    从“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院士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院士,再到刘耀光院士,不仅是“一门三院士”的佳话,更是薪火相传灯不灭的精神。年青一代的教师们接下重任,传递上一辈老先生们的科研精神,并带着这份精神培养更多的农业研究人才。

团队本色:

生动诠释“教育家精神”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

    “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这种“教育家精神”,在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教师团队身上,有着十分生动的体现。

说明: https://pics2.baidu.com/feed/6c224f4a20a4462369918a9c66b6b1020df3d712.jpeg@f_auto?token=2bfffe88c1cf20fd84601f1a7decdc9d

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刘耀光

    国家特别重视种业创新,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涉及到很多基础的科学问题,要经过长期的研究才能够解决。所以,为了提高我国种业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围绕着种业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还有开发出相应的技术,这样才能为将来我们能够高效地培育新品种、保障国家的种业粮食安全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为大学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好教师的本分,要做好教学、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就是作为科研力量,一定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奋斗是必须的。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在找好定好研究方向之后,就坚持把研究工作做好,对自己的科研计划做合理长远的规划,不要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要找准符合国家需要、也符合自己团队情况的研究方向,长期地坚持下去。

说明: https://pics0.baidu.com/feed/b999a9014c086e0615925f36fd9cb8f80ad1cb32.jpeg@f_auto?token=c62663be12b50690300db5a331ea7b14

团队成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乐天

    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我感到非常自豪。我觉得这是我们团队近三十年的积累。我们实验室是从1987年开始成立的,经过了多代人的不断耕耘,取得这个荣誉是团队代代传承的结果。我们会以此为激励,继续发扬丁颖精神,讲求奉献,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做好接力传承,引导一线的老师投入到教学科研当中去,为农业强国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说明: https://pics1.baidu.com/feed/c8ea15ce36d3d539113bc831c4132a5c342ab064.jpeg@f_auto?token=11d4cd05fbfd9ceeaf62586e5108c124

团队成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向东

    从丁颖院士、到我们的老师卢永根院士,他们爱党爱国、献身农业科教、生活简朴、甘为人梯等精神对我们的影响和帮助非常大,指导着我们大家应该怎么教书育人、做好科研、服务社会。所以我自己感受到,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传承,我们希望下一代也能够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为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不断地做出贡献。

说明: https://pics3.baidu.com/feed/11385343fbf2b2110145a3053614a6340dd78eb7.jpeg@f_auto?token=43c412ca27b2d755e40f4e35bf0f439d

卢永根(右三)随丁颖院士(左三)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

说明: https://pics6.baidu.com/feed/838ba61ea8d3fd1f3ebae3aecddae61394ca5f10.jpeg@f_auto?token=6180c4310aa39db14557b17bcddf9b1f

刘耀光(左三)和导师卢永根院士(右三)在一起

说明: https://pics1.baidu.com/feed/314e251f95cad1c882681b8980aaa405cb3d51ea.jpeg@f_auto?token=318517821ba5ca4402cd2afc43299a73

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教师团队部分成员

明天(9月10日)

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

向所有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教书育人、培根铸魂

的老师们致敬!

祝你们节日快乐!

丁颖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永根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耀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丁颖
  • 卢永根
  • 刘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