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全国专家齐聚广州 共议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2024-05-09   科技日报   阅读量:454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邹文平

    5月9日,第五届全国野生稻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汇集了全国的水稻种质资源专家,共同交流野生稻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野生稻资源的创新利用方向。本届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广东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亚玲介绍了该院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种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大会交流,共享成果、共话发展、共谋良策,共同开展稻种资源深度鉴评利用和生物育种等研究工作,努力培育大品种、大成果,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支撑粮食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希望野生稻科技工作者继续秉承前辈的科研精神,踔厉奋发,力求在安全保护我国珍贵野生稻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野生稻的基因优势,使野生稻在水稻产业、水稻育种等发展中再创辉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年轻科学家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深入研究野生稻工作,进一步拓展野生稻的研究领域、广度与深度,为水稻的遗传育种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表示,种质资源不仅要存好,更要用好,希望探索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交流机制,实现种质资源的数字化统一管理和基于数据的高效挖掘和精准利用,为推动种业强芯、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大会上,万建民、谢华安和刘耀光3位院士分别就水稻杂种不育、种业创新与粮食安全、野败型恢复基因等作主题报告。大会还邀请了多位水稻种质资源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报告。

    会上获悉,广东是国内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与创新利用最早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现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19738份、野生稻资源5210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国家野生稻资源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

    同时,广东水稻科技工作者在水稻矮化育种,优质常规稻、杂交稻、超级稻育种和稻作新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育成在生产上累计种植超1000万亩的品种40余个,创造出“中国籼稻、广东种芯”的“粤稻现象”;研发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产业发展,为推动粮食作物稳面积、促单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水稻育种科学家正在利用广东省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开展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及智能化管理等研究工作,以期为我国水稻育种事业发展提供新的重要的基因资源。

    责任编辑: 王倩

刘旭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物学(作物种质资源)专家
万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物分子育种专家
谢华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耀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旭
  • 万建民
  • 谢华安
  • 刘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