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麦收季节,在山东省潍坊市的一处麦田里,40余台套智能农机正在大显身手:从收获、打捆、耕整,到播种、植保,它们一气呵成。记者走近观察,这些智能农机的驾驶室里空无一人,智能化地按照技术人员的指令做出相应整套动作……
6月17日,在中国农机推广田间日上出现的上述一幕,显示了中国农机业的发展方向。本次“田间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山东省农业农村厅、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潍柴雷沃智慧农业共同主办。
无人驾驶卸粮场景。主办方供图
轮胎有一人多高的拖拉机是个“大块头”,却具备了“大智慧”。
“这些无人农场作业演示只需一台手机即可完成。支撑这些场景的,是实时显示各类作业数据的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它就像一个智慧的‘大脑’。”潍柴雷沃拖拉机研究院副院长王辉告诉记者,每台无人驾驶农机上都装有智能监控、作业质量传感器等设备,能够集成数据实时回传平台,结合区域农艺特点加上大数据分析,农场主可以从中获得较为科学的农事决策建议。
农业农村部给出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3%。从山东到江苏,从河南到东北,越来越多的无人化、智能化农机开进了农田,担当起了大任。
王辉说:“这些农机配置无人驾驶系统后,不仅实现了自动出入库、智能规划路径、双机协同、机具自动控制等功能,还通过智能传感、远程通信等技术应用,实现了田间障碍物的自动识别、自动避障,让传统的三夏生产充满科技感。”
“农业机械抢农时、提效率、保质量,在我国粮油作物增产减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认为,“在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上,我国已经具备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