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这场论坛上,郑树森院士有话说:肝癌防治的这个目标,我有信心能实现

2022-08-2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阅读量:423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吴朝香摄影杨子宸

    肝癌肝移植有什么进展、宫颈癌免疫治疗有何新变化、精准肿瘤学有哪些新实践……8月19日到20日,“齐心同行致未来2022齐鲁生命健康与肿瘤创新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健康界专家学者大咖齐聚一堂,讨论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于金明、马丁三位院士作了线下、线上的精彩发言。

    谈及肝癌预防和治疗时,郑树森院士信心满满,“我很有信心,到2030年,我们国家的肝癌5年生存率实现提高15%的目标。”

https://img.thehour.cn/2022/08/25/166141320808987746522513332165.jpeg?w=720&h=479

肿瘤如何防治会更好?这场论坛应时而办

    这样一场有关生命健康和肿瘤创新的新论坛可谓应时而办。

    先来看一组数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肿瘤年新发病例406.4万,死亡241.1万,给我国国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的重要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研究、治疗、战胜肿瘤的新手段、新方法、新技术不断进步和涌现,这个过程中,有人在抗击肿瘤的第一线,有人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幕后,有人在手术台上,有人在临床研究的探索中,大家身处不同战场,但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肿瘤患者的康复。

    为了推动彼此的沟通交流,凝聚共识,浙江省抗癌协会、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召开了这次论坛。

    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吴扬表示,当前肿瘤已经逐渐成为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因此,做好肿瘤的防治工作是保证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在肿瘤防治工作中取得成效,不仅需要关注肿瘤的治疗,更需关注肿瘤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进而还需要进行规范化、多学科的综合诊治。希望通过企业和学会以及各个医疗中心的合作,能够使得浙江省的肿瘤防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https://img.thehour.cn/2022/08/25/16614132085971364145584661221996.jpeg?w=720&h=411

六大肿瘤专场,大咖们共话肿瘤领域新进展

    持续两天的论坛可谓大咖云集,有临床专家、科研学者以及药物研发人员等,与会者在各自领域作了精彩分享。

    郑树森院士分享了肝癌肝移植的最新进展,于金明和马丁两位院士分别作了《精准肿瘤学实践》、《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对学科建设的考量》的主旨报告。在主会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分享了“医工新结合的邵逸夫医院的发展实践”、浙江大学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周天华教授作了“胃肠癌转化研究的思考”的报告。

    除了主会场,大会还设置了乳腺癌、肺癌、血液肿瘤、消化道肿瘤、妇瘤、骨保护六大专场。来自各大医院的专家们齐聚一堂,共话肿瘤领域新进展,共赴医学交流新征程。

    在妇瘤专场,专家学者们分享了2022ASCO卵巢癌诊疗进展、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等,专家们在学术分享中指出,随着妇科肿瘤系列重要研究结果的公布,标志着妇科肿瘤治疗即将迈入新阶段;

    肺癌专场则举行了2022CSCO肺癌规范化诊治专题学习班,大咖们一起携手,以期规范同行;

    在消化肿瘤专场,专家们指出在结直肠癌的全程管理中,需要融合多学科的手段,才能融合出具有更高性价比、更高依从性的治疗方案;

    众所周知,血小板减少是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这成为这个专场中着重探讨的内容,这也标志着我国肿瘤专家对于肿瘤患者的“全人关注”。

    在乳腺癌专场中,专家们指出乳腺癌的诊疗已经进入精准分类的时代,但是,在此时化疗依然具备自身地位,临床医生需要深入理解不同分子分型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才能使得患者获益最大化。

    在骨保护专场,专家们探讨了在骨肿瘤治疗过程中,一些抗肿瘤药物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情况,并达成了诸多应用共识。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大家能凝聚共识,合作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共同构建沟通交流的桥梁,引领和创造肿瘤患者的光明未来。”论坛主办方表示。

https://img.thehour.cn/2022/08/25/16614132090066196284496111842457.jpeg?w=720&h=479

    做好这三步,可以预防肝癌

    钱江晚报记者在会后专访了郑树森院士,

    “国家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重要目标,在肝癌领域,我觉得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谈及肝癌的预防和治疗,郑树森院士信心满满。

    郑院士表示,中国是肝癌发病率全球最高的国家,45%的肝癌患者在中国,这是因为我们国家乙肝携带人群比较多。

    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如果没有及时控制,最终会走向肝脏纤维化、肝硬化,最后到肝癌,也就是所谓的“肝癌三部曲”。

    虽然导致肝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酗酒、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但85%的肝癌人群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何降低肝癌发病率?郑院士觉得做好三点就可以。

    首先是接种乙肝疫苗,这是从源头抓起。

    “我们国家以前有1.2亿的乙肝携带人群,现在降低到8600万,这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政府免费推广接种乙肝疫苗有很大关系,这是从根本上减少乙肝病毒携带者。”

    其次,如果成为了乙肝病毒携带者,那就要用好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目前,国内类似的药物很多,普通民众完全用得上也用得起。

    在这个方面,郑院士提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一些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依从性不是很好,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必须坚持。”

    最后一点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定要定期检查,比如每年一次的体检,通过验血、B超等方式,及时掌握病情的最新进展。

    肝移植是肝癌治疗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真的不幸确诊了肝癌,也不用过度惶恐,在当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下,经过及时的治疗,依旧可以获得比较久的生存周期。

    “和其他肿瘤一样,肝癌要早诊早治,早期肝癌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郑院士表示,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还是比较多的,除了手术之外,还有介入、射频消融,以及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一些国产药物还进了医保,患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晚期的肝癌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后,依旧有获得手术的机会。“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金标准,对那些肝功能不好、丧失手术机会的患者来说,还可以进行肝移植,肝移植可以说是治疗肝癌的‘最后一公里’。”

    郑树森院士在这次论坛上分享了一个病例:一位晚期肝癌患者,出现了血管转移,肝功能不好,无法实施手术,最后接受了肝脏移植,术后到现在已经存活了10多年。

    类似的临床病例在郑院士这里并不少见。

    郑树森院士团队对于肝癌的治疗,都是通过MDT(多学科讨论)模式,肝胆外科、肝移植、影像学、消化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参与,一起讨论患者病情进展以及最适合的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代表了肝癌治疗的未来。肝癌的进展比较快,能手术切除尽量切除,之后还需要进行其他一些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对那些反复多次手术后还复发以及肝功能严重不足无法继续手术的,肝脏移植就是最后的治疗方法。适合肝移植的患者,越早效果越好。”

    最后,郑院士呼吁,如今肝脏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依旧是器官短缺,“我们还是要加强宣传,鼓励更多人接纳器官捐献,这样一个举动能挽救更多人,也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续。”  

郑树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
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普通外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