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广东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80个项目(人)获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2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技进步奖142项、科技合作奖4人。院士领衔的多个项目获得殊荣: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清平院士荣获科学进步奖特等奖、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陈勇院士荣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院士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暨南大学马丁·班威尔院士荣获科技合作奖。
提名数量自2018年以来最多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设置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合作奖五个奖种,共收到提名1031项(人),比2020年度提名数量增加30.7%,是自2018年省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数量最多的一年。
180个获奖项目(人)经网络评审、学科(专业)组会议评审、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公示及异议处理等程序选出,总体获奖率为18.9%,与2020年度相比有所降低,体现了“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的科技奖励改革精神。其中,旨在奖励长期在广东从事自主创新工作,为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的突出贡献奖,本年度空缺。
广州市获奖数居全省第一
广州市获奖134项,占总奖项的74.4%,位居全省第一,荣获1项特等奖和3项科技合作奖。今年,广州地区的获奖项目领先优势明显。2021年省科学技术奖中,从奖励级别看,广州市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0项(占全省83.3%)。从奖励类别看,广州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19项(占全省86.4%)、技术发明奖9项(占全省75%)、科技进步奖103项(占全省72.5%);与暨南大学合作的马丁·班威尔、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的丸岡啓二、与广州大学合作的巴丹尼等3名外籍人士荣获科技合作奖(占全省3/4)。其中,由广州市企事业单位牵头完成并获奖111项、参与获奖23项。广州市获奖项目在数量上、质量上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优势。广州项目在关键领域获奖成绩亮眼。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奖项目占广州市获奖总数的79.4%。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优势最为明显,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9项,占全市获奖总数的21.3%。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完成的“中国食品微生物安全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及其创新应用”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该成果针对我国存在的核心种质和系统组学大数据缺乏、高毒力持留基因型(HVPG)危害与传播规律不清、高通量靶向HVPG检测和控制技术与装备亟需突破,不同食品行业的HVPG精准防控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等关键问题,以“大数据”—“菌种基因”—“新靶标”—“控制关键技术”为主线,实现了从科学大数据库构建到产业防控应用的系统性重大原始创新,有效解决了我国食品微生物安全“卡脖子”的重要科技问题,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使微生物污染率下降90%以上。此外,广州项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突出。2021年获奖项目中,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项目共104个,其中与企业共同获奖项目77个,支持在穗企业获奖项目36个,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农业等领域。充分体现了广州地区高校院所在原始创新与应用创新具备较强实力,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氛围良好,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明显,有效支撑了本地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