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治水兴利是长江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2022-02-14   荆楚网   阅读量:250

      学者名片 钮新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现任长江设计集团董事长、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名誉馆长。

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秦建彬

      钮新强是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负责人之一,后又主持设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他看来,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历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抗争的治水史。

      钮新强等新一代水利人继承了先人“天人合一”的治水智慧,承担着恢复江河生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环境的历史使命。

      2022年1月初,国家正式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1月28日,钮新强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分享他的长江文明观。

      荆江大堤千年筑就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钮新强认为,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大河文明史、人类治水史,治水兴利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长江,横贯神州6300公里,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1061公里岸线占长江干线通航里程近三分之一。《尚书》记载:“江汉朝宗于海。”《诗经》记载:“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钮新强说,荆楚文化是长江文明的杰作,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湖北的人文历史伴随着长江流淌不息,亘古而厚重。这里是著名的古人类演化地、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富集地、红色文化繁盛地,并在当今集中展现和生动诠释了伟大抗洪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荆楚文化,浪漫奔放、兼收并蓄、绚丽多彩,赋予湖北人独特的精神品质。

      江流从三峡咆哮而下,在宜昌附近穿过夹江对峙的荆门山,进入平坦的江汉平原后,才开始肆意流淌。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写道:“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钮新强介绍,“肇于晋、拓于宋、成于明、固于今”,短短12个字,浓缩了荆江大堤的历史。它束起荆江肆虐的河水,默默守护着江汉平原18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却鲜有人知它已经1600多岁。江水年年涨,大堤年年筑,荆江大堤的修筑时间之长,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多,在中国水利史上是少有的。它的每一寸延伸,每一寸增高,都是江汉平原的百姓与洪水不屈抗争的记载。

      楚国是春秋时期最长于治水的国家,在荆江尚未形成明显河床形态时,楚国就用零星分散的堤垸挡水。根据史料记载,春秋时代楚庄王推行“耕战政策”,令尹孙叔敖曾提倡“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在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就有当时农田水利保护方面的法律《田律》。根据对简文的释读,可见当时的法律即有明文规定:春二月时,禁止砍伐山林木材、堵塞河道。

      钮新强说,治水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本质的基因之一。大禹治水,其历史实迹,已再难考究,但它是中华先民无数次治理水患的文化符号。在黄河、长江流域各地,都有中华先民治水、修河的史实。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西门豹治理漳河之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魏国开鸿沟沟通黄淮,隋炀帝开京杭大运河等。浩如繁星的水利工程,展现千年中华文明如江水般奔腾不息、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

      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见证,无数奇迹曾在长江诞生,而三峡工程是其中之最。

      从开始提出三峡工程设想,到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历时近百年。民族先驱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制定的《建国方略》提出:“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这是中国人首次提出三峡水力开发的设想。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纳入国家战略。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写下“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雄奇诗篇,传递出治江驯水的壮志豪情。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建设三峡工程逐渐从梦想变为现实。

      钮新强指出,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长江的历史,是长江文明得以丰富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水利工程在为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目标。三峡工程是综合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有着450亿立方米的巨大库容有效调节长江上游洪水,保护着长江中下游众多人口和耕地。三峡水利枢纽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的“大国重器”,是一座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丰碑。“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不仅是李白诗中绵延七百里的绝美风景,还是百姓赖以为生的主要航道和水源,璀璨一时的巴人文化,也正是经由三峡融入。

      “三峡工程不仅是人类认识长江、开发长江的最伟大壮举,更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工程。而南水北调工程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钮新强说,由于长江流域以北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北方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线,成就了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大动脉,而中线工程推动了大坝加高技术、穿越黄河新型水工隧洞技术、膨胀土渠坡支护技术等系列技术创新,引领世界先进水平。

      大国重器“天人合一”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古人治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钮新强说,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水利工程是精神内核之一,也是重要地标。

      钮新强指出,在享受水利工程巨大的综合效益的同时,更要时刻牢记“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其自然”。要从功利性与自我中心的误区走出来,学会与动植物分享地球水、土地、阳光与空气,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与价值体系。要注重给洪水出路,开发河流要留有余地、适可而止,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围垦河道、湖泊、湿地等做法,推进海绵城市、生态流域建设。

      步入新时代,钮新强和他的团队又肩负起建设安澜长江、幸福长江,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环境这一历史使命。他带领长江设计集团,组建专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团队和多个省部级研发平台,为沿江11省市50多座城市提供高端咨询与勘察设计服务;对三峡工程进行生态调度,促进鱼类自然产卵繁殖;在修建水利工程中创新技术手段,用科技为长江大保护和生态修复赋能。开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的规划和勘察设计,增强汉江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保障和提高北方受水区的供水稳定性。

      201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长江经济带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钮新强说,“我们要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好长江最宝贵的生态财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从跟跑到领跑,一步一梯,水利‘大国重器’的核心技术已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钮新强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长江经济带发展更是重大国家战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要强化这样的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保护好长江最宝贵的生态财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的母亲河永葆青春,世世代代滋润中华大地,哺育华夏儿女,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