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对接  >  成果详情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途径

如何功能性治愈乙肝,是目前医学界和科学界面临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闻玉梅院士提出了慢乙肝的“三明治疗法”创新治疗策略,即将抗病毒药物与针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联用,使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短期内降低,再使用预防或治疗性疫苗进行主动免疫,诱导病人自身产生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以实现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

近期,团队在该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包括:1)筛选鉴定出一种可高效抗HBV的人IFN-α亚型——IFN-α14以及与之具类似功效的IFN-α2突变体,可诱导肝内I型和II型IFN通路的协同激活从而高效抑制HBV,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仅为IFN-α2a/b的1/100,并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2)获得了一株高亲和力乙肝全人中和抗体G12,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成药性。在慢乙肝小鼠模型中,单剂量G12抗体治疗即可有效地将小鼠循环中的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显著降低近一个月。3)在慢乙肝小鼠模型中进行了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G12抗体、乙肝治疗性疫苗(mYIC)的序贯治疗,发现“三明治”疗法非常有效地降低了慢乙肝小鼠血清和肝脏中的抗原表达,且小鼠体内还出现了自身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及细胞免疫应答,实现了慢乙肝的免疫控制。该系列研究为“三明治疗法”的临床验证奠定了基础。

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高效的乙肝中和抗体,降低患者的病毒及抗原至低水平后,再应用主动特异的免疫治疗(“三明治疗法”),将有望有效地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抗HBV、改善干扰素低应答和克服病毒拮抗的人IFN-α亚型——IFN-α14以及与之具类似功效的IFN-α2突变体,可诱导肝内I型和II型IFN通路的协同激活从而高效抑制HBV,半数有效抑制浓度仅为IFN-α2a/b的1/100。本成果提供的高效新型IFN-α除慢乙肝的治疗外,因其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效应,可能被广泛用于其他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成果完成人:应天雷、陈捷亮、袁正宏、闻玉梅
闻玉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外籍院士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专家
相关成果
  •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研究管线
  • RNF180/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
  • 制定了我国首部以人群为基础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 绘制口腔-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基因组图谱并启动开展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