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满足的肿瘤治疗需求,在“精准医疗”框架下,建立了覆盖肿瘤分子分型、贴近临床病理特征的新药研发体系,自主研发了一批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形成了一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抗肿瘤新药研发管线。12个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其中6个获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研究。代表性成果包括:
①三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德立替尼(AL-3810)正在开展胸腺癌注册的关键II临床试验,疗效显著,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递交中国新药上市许可申请;
②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ALK二代抑制剂丁二酸复瑞替尼(SAF-189s)初步显示对一代抑制剂耐药患者、以及部分二代抑制剂耐药患者有效,有望成为同类最优产品;
③c-Met高选择性抑制剂谷美替尼(SCC244)正在开展针对MET14外显子跳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关键性II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初步显示对脑转移患者疗效显著,具有显著的国际竞争力;
④EGFR三代抑制剂ASK120067正在开展临床II期研究,对EGFR T790M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
⑤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CYH33获得美国FDA批准Ib期临床研究,初步显示对PIK3CA突变的乳腺癌等多个瘤肿的患者有效,显示出极大的潜力。
共申请国内外专利280余项,授权140余项;16个新药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合同金额逾2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自主研发的12个分子靶向抗肿瘤候选新药进入临床研究,其中6个获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研究。共申请国内外专利280余项,授权140余项;16个新药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合同金额逾2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2:三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德立替尼(Lucitanib)的I期临床研究显示对实体瘤的初步抗肿瘤疗效(包括鼻咽癌、乳腺癌、胸腺癌等)。目前正在开展胸腺癌关键注册II临床试验,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递交中国新药上市许可申请。
图3:丁二酸复瑞替尼是首个我国自主研发的ALK二代抑制剂,临床I期研究表明对一代抑制剂Crizotinib耐药患者、以及部分二代抑制剂Ceritinib耐药的患者有效,有望成为同类最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