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施一公院士等教育专家齐聚宁波 共绘“大科学”教育新蓝图

2025-04-19   央广网   阅读量:78

    4月16至17日,浙江省加强科学教育专题研讨活动在宁波召开。本次研讨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鄞州区教育局承办,以“‘大科学’时代背景下的科学教育”为主题,会聚浙江省各区(县、市)教育部门负责人,实验区、实验校代表,以及来自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商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大计。

施一公阐释创新人才培养之道(柏雯 供图)

    “我国基础教育优势显著,但创新人才培养仍存短板。”作为本次研讨活动特邀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通过丰富的教学研究案例,深入剖析创新本质:“什么叫创新?从0到1的突破才是真正的创新,而1到1000的集成发展不是创新。”引发现场嘉宾的热烈讨论。

    施一公院士与宁波科学教育渊源颇深,曾于2023年9月受邀参加宁波“院士开讲啦”首期讲座。这一合作正是浙江省科学教育资源统筹与协同发力的缩影。目前,浙江省已免费开放1055家科普教育基地,并组建了包括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院士在内的1560余人科技专家团队,为浙江省6500所中小学校提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全方位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力。

    多元协同:实验区探索科学教育新范式

    浙江自2023年提出开展实验教学“强基”、工程教育启蒙、“英才计划”扩面等系列行动,如今已形成校内校外共融共建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积极引领各地打造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标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何东涛说道:“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动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走深走实,为浙江学子插上科学创新的翅膀,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研讨中,宁波、温州、杭州、金华四个地区代表分别作了全国实验区建设分享。从各自的分享来看,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特色。

    其中,宁波市教育局副局长何倩以“跨界”“聚能”“共生”为关键词,介绍宁波打破校内外资源壁垒,推动科学教育从中小学“单兵作战”向全社会“协同共进”转型,形成“大科学教育”格局。如:充分发挥“单项冠军”企业之城优势,启动校外“共享实验室”建设,首批54家企业创新实验室纳入建设名单。

    宁波市三年内重点培育100个科学名师、100个创新实验室、100个科学育人典型案例、100个精品课程,并设置激励资金。通过落地“4个100”工程,激发整个区域及学校发展科学教育内驱力。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强在实验区发言后的点评中指出,浙江各实验区的创新实践为国家科学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期待浙江在人工智能时代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国家战略人才培养贡献智慧。

    对于科学教育工作,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白红霞也进一步作出强调,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夯实学校主阵地作用,着力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二是用好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走进高科技场馆开展实践学习;三是推进实验区建设,鼓励基层大胆创新,打造可复制的科学教育样板。

    分段研讨:实验校进行科学思维大碰撞

    4月17日,关于浙江科学教育探索的思维碰撞继续在宁波精彩演绎。当天,小初高三个分会场活动,分别在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宁波市鄞州区应麟书院和宁波市鄞州中学举行。

小学分会场活动现场(柏雯 供图)

    小学分会场活动在精彩的无人机表演、机器人与学生共舞的动感健美操中拉开帷幕。

    华东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陈伟忠、椒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文斌就校家社聚力打造科学教育启蒙共同体、探索科学教育全域成长新范式做了专题分享。

    “几乎每位老师,在从教生涯中总会遇到几个学科天赋禀异的学生。请为他们铺好路架好桥,或许多年之后你的用心,真的为国家培养了一位杰出的人才。”陈伟忠介绍了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为支撑地、社会为辅助地的科学教育共同体建设情况,并呼吁成立市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育中心,每周固定时间进行集中辅导。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还观摩了AI技术赋能科学实验即学即测项目,学生们做实验时,AI会实时反馈操作问题,像“酒精灯距离太近”“电路连接顺序错了”,这些问题都能当场被指出并纠正。

与会嘉宾观摩AI技术赋能科学实验即学即测项目(柏雯 供图)

    初中分会场,鄞州区应麟书院的未来中心和院士长廊,吸引了来自浙江省各地的嘉宾驻足参观。该校展示的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与科技社团成果,获得与会嘉宾好评。

    “我们学校以‘故事启梦、课程筑基、资源拓界’三措并举,点燃学生的科学梦想与创新潜能。”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海浩向嘉宾介绍了学校的科学教育体系。

    近两年,应麟书院开展了“我认识的院士”“我们要追的星”等一系列演讲活动,形成师生共讲科学故事的特色育人模式。此外,该校还通过“校馆企”协同育人、小初高贯通培养等机制,系统激发学生的科学创新潜能。

学校格斗机器人课程展示(柏雯 供图)

    在高中分会场的鄞州中学,活动伊始,与会嘉宾走进学校现代化科学实验室,观摩师生在真实场景中的科研互动。物理实验室内,学生团队正通过精密的光学仪器验证波动理论;化学实验台前,滴定操作的严谨流程展现出学科规范性;生物组培室内,显微观察与基因扩增实验让嘉宾直观感受生命科学的奥秘。这场融合科学实践与教育创新的沉浸式体验,是浙江省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培育创新人才探索的一个缩影。

    鄞州中学党委书记王仕杰为大家介绍了学校《“大中小”融通培养 “一体化”科教育人》的做法。

与会嘉宾参观高中分会场实验活动(柏雯 供图)

    本次浙江省厅选择宁波举行浙江省首次加强科学教育专题研讨活动,既是对宁波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视和鼓励,又给浙江省科学教育改革吹响了春天的号角。下步,宁波将以此次研讨活动为起点,继续全力做好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持续丰厚科创人才成长的“沃土”,持续培养科创潜质学生“脱颖而出”。通过做实“4321”任务体系,开创一条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擦亮“院士之乡”品牌,为全国全省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宁波力量、提供市域样板。(柏雯)

编辑:张雯雯

施一公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