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至4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邢锋率团赴香港、澳门访问,拜会校董及港澳各界,进一步深化我校与港澳的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拜会港澳校董
与中央政府驻港、驻澳联络办,
凝聚各方力量
本次港澳行,邢锋一行分别拜会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我校董事会副董事长何厚铧,澳门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我校董事会副董事长崔世安,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罗永纲,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吕玉印以及学校副董事长霍震寰、董事廖泽云,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我校董事会董事柯岚。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陪同拜会。
4月11日,邢锋一行拜会了何厚铧。邢锋在汇报中介绍了自去年履新暨南大学以来,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他表示,何厚铧副董长在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何厚铧高度评价暨南大学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服务澳门“一国两制”实践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他期望,未来暨南大学能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学科,引进海内外优秀教师,为澳门和湾区其他城市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拜会何厚铧
同日,邢锋一行还拜会了崔世安。邢锋介绍了学校在澳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崔世安对暨南大学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表示祝贺。他希望学校为澳门学生设立更多优异学生奖学金,继续建设好学校的优势学科,为澳门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为服务国家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拜会崔世安
4月9日,邢锋一行拜会了霍震寰。邢锋向霍家三代人长期以来对暨南大学建设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动态与成就。霍震寰对学校近期的发展成果深感欣喜。他指出,人才是推动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希望通过筹划成立人才培养基金等方式支持暨南大学引进优秀人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供持续的助力和支持。
拜会霍震寰
4月10日,邢锋一行拜会了柯岚,就教育协同、文化传承、青年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邢锋介绍了学校通过奖学金、升学体验营、就业实习活动等方式构建了全链条培养体系,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大对澳宣传推广和招生力度。柯岚对学校服务澳门的办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社会文化司将会继续支持暨南大学的发展和建设,助力澳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拜会柯岚
访问港澳期间,邢锋一行还拜会了罗永纲、吕玉印,双方围绕学生就业、招生宣传、人才培养、高端人才引进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邢锋对中央政府驻港、驻澳联络办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近年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学校董事会工作、在港招生、就业及校友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罗永纲欢迎邢锋一行到访,并对暨南大学办学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将一如既往支持学校在港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及校董校友等方面工作。吕玉印向暨南大学长期以来对澳门人才培养和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挥侨校优势,加强对澳门学生成长成才的关心教育,传承弘扬爱国爱澳核心价值。
访问港澳高校,深化战略协同
4月7日,邢锋率团访问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等接待了调研团。
座谈会上,邢锋简要介绍了暨南大学“侨校+名校”的发展格局及服务国家战略、对接湾区需求的办学方向。同时他指出,两校在工程科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学科布局高度契合,存在广阔合作空间。滕锦光强调两校应充分发挥“国家所需、湾区所长、两校所能”的叠加优势,深化合作,共同成为湾区创新生态的重要引擎。
此次访问标志着两校合作从项目化向体系化、从单一领域向多维度协同的深度升级。基于两校长期友好合作基础,双方围绕科研平台集群化、人才培养立体化、产教融合生态化等内容达成共识。
与香港理工大学互赠纪念品
4月8日上午,香港大学副校长申作军接待了调研组一行。座谈会上,邢锋回顾了两校自2002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的丰硕成果,强调两校合作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期待未来两校的多学科合作向纵深发展,开创合作新局面,实现共赢新发展。申作军高度认同暨南大学在传播中华文化、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独特贡献,期待与暨南大学在既有合作基础上更进一步。
香港大学生物医药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爱民教授、脑与认知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湄珍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合作意向。在双方校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负责人代表各自学院,正式签署《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与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交换学生协议》。
与香港大学签署法学学科合作协议
下午,邢锋一行来到香港城市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内地策略)鲁春、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内地策略)李娟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处、学科负责人展开深度交流。
邢锋指出两校此前在法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学术互动,已为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以此次访问为新起点,在更多学科领域形成实质性合作成果,共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鲁春高度评价了暨南大学在华侨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的突出贡献,认为两校应充分发挥地缘相近、学科相通的优势,联合攻关,共同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等教育合作典范。
在双方校领导的共同见证下,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负责人正式签署《香港城市大学与暨南大学学生交换计划协议书》。座谈期间,两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围绕合作机制、学术交流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多项建设性建议。双方表示,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战略协同,共同探索湾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法学合作协议
4月9日,在澳门科技大学校监、暨南大学校董廖泽云的共同见证下,邢锋与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签署《暨南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学术合作谅解备忘录》《暨南大学与澳门科技大学交换生协议》。根据新签署的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进学生交换,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湾区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廖泽云表示,此次签约标志着两校自2019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在“国家所需、湾区所向、两校所长”指引下的合作进一步提质升级,意义重大。邢锋指出,期待依托两校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优质平台,以科研创新、人才联培为驱动,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实际动力。李行伟提出,此次协议的签署将推动两校学术交流从“单点互动”向“体系化协同”跃升,期待双方在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众多领域产出标志性成果,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协议
4月10日,邢锋一行赴澳门大学,与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就深化人才联合培养、推进大湾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展开交流。我校与澳门大学自2019年签署《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协议书》后,已在师生互访、科研合作、平台共建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针对深化未来两校的合作,邢锋提出,未来可进一步强化两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方面的协作力度,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派导师授课、联合指导研究生等方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多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进行联合项目的申报,加速推动成果转化;积极探索构建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为核心的两校联合研究平台,系统探索跨区域文化协同创新路径。宋永华表示,期待双方探索更多务实合作,共同培养爱国爱澳、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龚志明表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将全力支持高校深化合作,推动湾区教育资源共享、规则衔接,为青年成长创造更广阔空间。
与澳门大学互赠纪念品
举办港澳春茗,共话大湾区合作新未来
4月9日,暨南大学香港各界新春交流会在香港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暨南大学香港校董、香港各界代表人士、暨南大学校友代表等百余人共商合作良策,共话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新未来。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部长王伟明,香港警务处总警司郭美森,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余国春、霍震寰、董事杨孙西、李国华等十余位香港校董,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邢锋,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沈岐平,香港都会大学校长林群声,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会长黄楚基等领导出席交流会。活动由暨南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梁燕主持。
余国春在致辞中表示,他期待借此次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暨南大学与香港各界的合作,携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邢锋表示,期盼通过深度交流,为暨南大学与香港各界合作拓展新路径,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邢锋校长作《侨校使命 湾区担当》报告
会上,与会人员通过观看宣传片了解了暨南大学港澳子弟学校的发展情况。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融合的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广州、东莞、佛山三地成功开办学校,致力于为国家所需、湾区所盼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4月10日,暨南大学澳门各界新春交流会在澳门举行。暨南大学澳门校董、澳门各界代表人士和暨南大学澳门校友代表等齐聚一堂,共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蓝图。
暨南大学董事会副董事长马有恒在致辞中表示,澳门校董发扬董事会优良传统,为学校发展搭建平台桥梁、争取资源,也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多年来,暨南大学为澳门培养了近3万名校友,他们扎根各行各业,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为澳门发展添砖加瓦。
邢锋说,暨南大学作为港澳台侨人才培养重镇,首创特色教材及国家级传承传播平台,助力港澳台侨学生成为大湾区中坚力量,为大湾区输送大量爱国爱乡专业人才。“未来,学校将坚持教育开放与‘人才强校’战略,分阶段推进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邢锋校长在交流会上致辞
-暨南大学融媒体中心-
- THE END -
来源 | 发展规划处 对外联络处
编辑 | 叶思静
校对 | 陈国琼
初审 | 李梅
复审 | 苏运生
终审发布 |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