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的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围绕“AI加持网络重构和模式变革”做主旨演讲。
他谈道,在AI加持下,互联网发展正在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重构:终端功能的向新重构、网络设施向质重构、产业应用向智重构、用户服务的向优重构、数字治理的向善重构、网络生态的向上重构。
邬贺铨院士说,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从固定到移动、从窄带到宽带、从To C到To B,从地面到空中,从通信到计算,从连接到智能的进化,也带动了网络技术和网络构型的重构。
他说,AI重新定义了手机、PC、眼镜、AR这些可穿戴设备,在终端可以跟云端协同,也可以不上网离线运行,不上网终端运行具有低成本、低时延、高隐私、个性化的特点。“大模型落地开启了AI的终端时代,催生了终端的产业换代,带动了用户生成内容的能力。”
邬贺铨院士还提到,AI手机的出现带动用户生成内容、催生新型的消费,也带动手机和电脑的“换代潮”。“甚至还将带动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戴的眼镜具有蓝牙、星闪等短距离通信的能力,可以连接你揣在口袋里的手机,通过眼镜看什么、拍什么,相当于延伸了手机的外协能力。”
AI重构也将引发应用模式的变革。邬贺铨院士说,终端形态的多样化特征明显,不仅是手机、PC、眼镜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工业的模组、机器人、网联车都会是终端。终端功能智能化已经不是简单的智能终端,而是AI终端。人机交互多模化发展,可以自然语言、可以触摸屏、可以手势、可以唇形、可以眼神交互等等。
另外,邬贺铨院士还提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客服、供应链管理、智能运维、智能低碳、网络协同、智能切片等等,可以很好地提升6G网络能力。
通信网络的连接方式也将发生变化。邬贺铨院士表示,“不仅仅是点到点,还可以点到多点,多点到点。一般来讲,人机物的兼容、云边端的协同、通感算的融合、天空地的互联,计费模式不会简单只是包月、按流量等等,未来将有更多方式出现。”
上游新闻记者 杨昕华
编辑:邓晞 责编:陈晶晶,廖异 审核:阮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