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4月11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实习记者唐春露)4月10日,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接受央广网采访。他希望大会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全球6G标准、频谱、供应链、市场的统一,科技合作和人员交流能够畅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接受采访(央广网发 唐春露 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6G技术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核心框架,现阶段6G还面临哪些挑战?邬贺铨指出,6G要面向大量的消费应用,新的终端可能会出现,未来6G面向消费应用还有一些不确定性。此外,6G深入到行业应用,不仅要求超高速率、更低时延,还要考虑技术投入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投资回报,这也是很大的挑战。
当前,6G的愿景是实现空天地一体、人机物互联,6G的应用场景将扩展到地面汽车、空中无人机以及卫星等领域,既要满足特殊场景需求,又要兼顾大众需求,两者在同一个频段、同一个网络上兼容,并不容易。
“过去我们一般的应用都是大的下行,从网络下载多,现在可能大上行倒过来传得多,所以网络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5G所想象的这个阶段。”邬贺铨说,原来用一个网络来覆盖所有的应用,未来是不是能做得到,这也是个新的问题。
人工智能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持,而数据采集和计算需要时间,与通信实时性的要求存在矛盾。如何在满足复杂度和实时性需求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作用,这也是6G面对的新挑战。
邬贺铨指出,与研究5G时相比,如今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指出,一些国家不仅在贸易领域对中国施加限制,在移动通信标准化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形势越来越严峻。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受阻、供应链的断裂以及市场的封锁,都对6G形成全球统一标准构成了巨大挑战。
移动通信的本质是全球互联互通,邬贺铨认为,6G面临很大的创新空间和挑战,需要全球同行加强合作,不应人为设置市场障碍。
编辑:顾炀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