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胡盼盼 通讯员 庹炼
【院士名片】
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长期从事辣椒遗传育种工作,带领团队在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目前,全国八成以上的辣椒品种都是邹学校带领团队培育出来的。
【现场实录】
“辣椒苗间距最好在3厘米左右,土质湿度要像用力拧过水的毛巾,不能滴水,但要湿润。”3月22日,位于湖南农业大学校门西侧的辣椒培育示范基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正弯腰指导基地科研人员调整辣椒育苗盘。
看到院士下地传授辣椒种植技术,居住在基地附近的长沙市东湖街道东沙社区的李铁凯、李德良等农户,闻讯赶来“偷师学艺”。
住“产房”、培育“双胞胎”,育苗是个精细活
“雨水节气过后,湖南就进入了辣椒育苗旺季。”邹学校说,目前我国辣椒种植分大棚和露地种植两种,大棚种植一年四季都可育苗,露地种植2至3月份是育苗高峰期。
从一粒小小的辣椒种子到长出嫩叶,这个过程需要精心呵护,每个环节都有讲究。
随着气温升高,邹学校院士团队科研人员从育苗大棚里搬出蜂巢式育苗盘,在露天拌营养土、装盘,为接下来的育苗作准备。
“育苗盘就是辣椒苗的‘产房’。”邹学校端着蜂巢式育苗盘说,以前农民育苗,直接将种子撒在地里,导致出苗不整齐,出苗率不高。采用蜂巢式育苗盘育苗,不仅能提高出苗率,还可保护根系,有利于壮苗,方便后续移栽。
邹学校在指导农民播种辣椒。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邹尚奇 童臻熙 摄
育苗用的营养土也有“学问”。基地用的育苗泥,以茶糠作肥料,融合了多项发明专利。邹学校抓起一把调配好的营养土示范水分比例:“土要湿润,但不能滴水,含水量最佳是50%左右,就像婴儿奶粉的冲调比例。”
一旁的李铁凯连忙掏出手机录像。他说:“以前自己拌土育苗,掌握不好泥土的含水量,光烂根就要损失两成苗。”
调整好育苗盘,接下来就是播种。只见邹学校用食指在育苗盘的每个蜂巢苗土中间轻点一下,戳出一个1厘米左右深的小洞,在每个洞中放入两粒辣椒种子,盖上土,播种就完成了。
为何每个蜂巢要放两粒种子?“这样可以提高出苗率。出苗后,两棵幼苗还能像‘双胞胎’一样,在成长过程中相互‘扶持’,提高抗风能力。”邹学校说。
睡“电热毯”、打“疫苗”,地里处处有学问
播好种子,大家一起将育苗盘搬进大棚,码放在有红、蓝两根电线的地上。
“这相当于人睡觉取暖用的电热毯。”邹学校说,辣椒育苗最适宜的温度是20到25摄氏度,红、蓝两根电线发挥“电热毯”的作用,哪怕是遇到寒冷的天气,也能保证育苗盘的温度恒定在10至15度之间。
育苗大棚里另一边,辣椒苗已探头探脑地长出了3片叶子。李德良看到后,爱不释手,想拿点回去移栽,被邹学校拦住了。
“这还是温室里的‘花朵’,需要进行‘逆境驯化’后移栽,成活率才高。”邹学校解释道。
记者看到,育苗大棚采用外膜-中膜-小拱棚膜多层膜覆盖。科研人员介绍,当白天气温升高到25摄氏度左右时,就要打开外膜,让棚内棚外温度基本一致;当棚内温度降至10摄氏度以下,可以加中膜或者盖小拱棚膜进行保温。
“‘逆境驯化’相当于给辣椒苗打‘疫苗’,在移栽前一个星期左右对幼苗进行低温、断水炼苗,刺激幼苗抗逆基因生长,提前适应外面环境。移栽后,面对倒春寒等天气影响,能大幅提高存活率。”邹学校介绍,这种微环境调控技术已写入新修订的《辣椒工厂化育苗规程》国家标准。
“院士种地,就是不一样。”李德良放下辣椒苗,在手机记事本上记下了这些要点。
“这几根苗的叶子怎么有点发黄?”走在大棚里,李铁凯看得十分仔细。
邹学校现场教学:“这是脐腐病。辣椒是嫌钙作物,但育苗期缺钙就会得脐腐病。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子叶展开期喷施钙溶液,既能强化幼苗茎秆,又能避免缺钙出现脐腐病。”
“以前育辣椒苗只知道施肥,现在才知道还要补钙。”李铁凯说,跟着院士种地,处处都是学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院士下地,春耕教学,正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一场生动实践。李铁凯说:“院士教的不只是种地,更是种未来。”
作者:奉永成
责编:孟姣燕
一审:孟姣燕
二审:曹娴
三审:李伟锋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