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AI顶尖学者齐聚上海,共探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与协作

2024-12-14   科技日报   阅读量:96

    卢力媛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如何应对当前具身智能数据瓶颈?多模态大模型下阶段有哪些发展重点方向?如何消除学科壁垒和信息茧房,让多学科知识协同赋能……围绕这些学术界关切的问题,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起并主办了首届“浦江AI学术年会”。

    12月13日,记者从“浦江AI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获悉,这场由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共同担任大会主席的学术年会,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就AI的前沿发展趋势、关键技术挑战、创新协作机制、产业应用实践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浦江AI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在论坛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是科研成功的关键。在姚期智看来,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博士生和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成果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这儿扎根、成长,真正有抱负的青年科学家关注的不只是短期薪水和资源,而是要有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姚期智强调,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突破还需要更多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性基础科研成果。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为科研人才提供包括算力在内的各种资源支撑。作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陆超超目前负责实验室安全可信AI、因果智能相关研究工作。早在2014年,陆超超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使计算机的人脸识别准确率首次超越人类。加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后,各项支持让他有了向颠覆性方向发起挑战的信心。科学的本质就是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陆超超想要找出算法背后的原理,“如果可以让大模型去做因果发现或者因果推理,就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它们的因果关系,这将让人类迎来‘知识爆炸’时代。”

    不同于陆超超想要探究人工智能本身的因果关系,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另一位青年科学家白磊正致力于让AI帮助各领域的科学家们做颠覆性的研究。

    2024年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都颁给了AI领域,点燃了AI for Science的空前热度。在白磊看来,“2024年之前,所有的科学智能都是在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发展,每个领域都有个模型。我们想提供一套核心的方法论,来促进跨学科通用技术的研究。”白磊和团队正在做数值物理和知识相耦合的一种技术体系。过去两年,他和团队成功将技术应用到了气象建模等方面——研发出风乌大气海洋气象预报大模型,首次实现了通过AI的方法把气象预报的有效预报时效突破了10天,而且将它分辨率突破了10千米。

    人工智能的发展更需要汇聚集体力量。周伯文在会上表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愿意作为平台,成为大家的连接器、放大器和加速器,通过创新的协作机制实现共赢。”

    “通专融和”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作为“加速器”的一种体现,也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探索的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路径,上海AI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介绍:“让一个具有基本能力的模型和一个能够更高提升产业能力的专业模型相互配合,把这个事情做到超过应用红线的能力,这是我们认为值得去探索的一个方向。”

责任编辑:孙莹

姚期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