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建议  >  观点建议详情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四维汇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让钢铁工业拥有“钢筋铁骨”

2024-11-12   光明网-科普中国   阅读量:125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联合光明网推出“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系列文章,邀请各领域院士就我国当下热点科技问题给予权威解答,服务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提升科研科普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科普力量。#千万IP创科普

    作为一名在钢铁领域深耕多年的科研人员,我始终怀揣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要让中国从跟跑、并跑直至成为世界钢铁科技的领跑者。这不仅是我的个人追求,更是我们这一代钢铁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回望过去,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钢铁工业在高端钢材领域曾面临严重的受制于人的困境。我深知,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突破瓶颈。我们没有盲目跟随日韩,去追求晶粒极度细化。在国家“973”项目的支持下,我们走上主战场,在生产一线与宝钢科技工作者融为一体,并肩战斗,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寻求答案。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室实验和大量的生产数据分析,我们提出晶粒适度细化的概念,并于1999年在宝钢2050生产线上成功轧制出“超级钢”,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飞跃,连创国际竞争的四个第一。

    

    但当时我心里明白,这只是我们自主创新征程上的一个小小起点。此后,我并未止步,继续带领团队聚焦新一代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自主创新研发关键装备超快速冷却系统,以及用此设备进行组织性能调控的系列关键技术,为我国的热轧生产过程赋予了组织调控的“撒手锏”。一些过去引进的“先进”控冷设备,被我们连根拆除,换上了我们的“超快冷”;一些新建的轧机,基本上毫无例外地首选了“超快冷”。热轧“超快冷”技术应用风靡一时,一发而不可收。它由钢板生产拓展到型钢、钢管、棒线材,从普碳钢拓展到低合金钢、合金钢、电工钢。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创新,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和汗水,更承载着我们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担当。最近某外国著名机械制造公司,开始跟我们跑了。我们的“让中国钢铁科技从跟跑、到并行、到领跑”的理想正在走向活生生的现实!

    这种创新动力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不能拿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我们要开创自己的最美好的、世界第一的明天。

    创新,必须是全产业链的创新。我国的产业链要变得非常强韧,这样无论外国如何“卡脖子”,内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都能够协调顺畅。我坚信,只有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才能让我们的钢铁工业拥有“钢筋铁骨”,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如何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稳定经济大盘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我们的产业链建设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钢铁行业是一个由诸多环节组成的流程行业,必须全流程、一体化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组织钢铁行业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热处理等各个不同的专业,深入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组队,进行切磋交流、对接互动,共同找出产业链各个工艺环节的“痛点”“难点”“堵点”,共同研究这些问题的“工艺—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并依靠这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队伍,进行“原理实验—中试研究—产业化”系统工作,将研究工作最终落实到“产品”“商品”“产业化”,转化为价值、转化为生产力。全流程各个环节经过4年的奋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企业产线上转换完成了十余项重大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奖励。总结这一期间的工作,厂校合作撰写的《钢铁共性技术丛书》总计23册,2022年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Springer Nature出版社今年将出版其中9部英文版。

    接下来,我们又按照“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指示,针对我们的创新链,布局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链,也就是说,进行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为此,我们与高校信息学科、机械学科、能源环境学科等进行学科交叉,又与信息、重型装备制造等行业等加强协同,建立了“学科交叉”“行业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工艺—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的“四维汇聚机制”。在工信部、行业协会等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组成创新集群,进行钢铁行业全流程、一体化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钢铁行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工业应用成果,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取得了重大的实质性、突破性进展。

    通过实行举国体制,加强“四维汇聚”,可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汇聚各方面的力量,聚焦创新和转化,实现超越和领跑,更快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时,从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考虑,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落实,可以确保我们生产的钢铁材料在全生命周期内都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如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但我深知,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自立自强的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坚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中国钢铁科技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王国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整理:李欣哲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四维汇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让钢铁工业拥有“钢筋铁骨”

    

【锚定2035·院士谈科学报国】四维汇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让钢铁工业拥有“钢筋铁骨”

    [ 责编:蔡琳 ]

王国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属材料轧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