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建议  >  观点建议详情

钟南山、张伯礼等院士谈转化医学:善用前沿技术、强化多学科融合、有效解决临床问题

2024-10-17   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326

    中国经济网珠海10月17日讯(记者 郭文培)推动医学领域高水平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对于更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的重要途径,转化医学正受到广泛关注。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跨学科交流合作,促进医学转化?作为中国医学重要特色,中西医结合如何加速成果落地?在10月12日在广东横琴举行的首届中国呼吸健康大会上,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医学转化与中西医结合创新实践为议题,钟南山、张伯礼、李兰娟、张运、刘良、徐涛、张海波共7位院士展开探讨与交流。

首届中国呼吸健康大会在广东横琴举行,院士展开交流。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摄

    钟南山院士:研究成果对大多数病人有效就是转化

    钟南山院士说,研究成果对大多数病人有效就是转化。医学转化有两个途径,一是基础医学向临床转化,二是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化。基础研究有了成绩,物理试验有了结果,然后向临床应用转化,往往被视为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这在西方较为常用。但对中医而言,要用中医办法解释,即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化。

    张伯礼院士:医学领域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绿色、高效

    张伯礼院士说,中西医结合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的特色。不管是医学还是药学的发展,都需要多学科结合,因此培育医学新质生产力十分必要。生产力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要跨界、创新、高效。医学界的新质生产力也强调创新、绿色、高效,因此要吸纳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等多学科,共同为医学诊断、干预、治疗提供更多手段。

    李兰娟院士:医疗卫生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结合信息化和智能化

    李兰娟院士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将是一次重大变革。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各种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很大变革,所以医学要顺应时代发展。具体在医疗卫生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则需要结合信息化和智能化,促进诊疗高效并做好健康教育。此外,中国的医生不但要懂西医也要懂中医,要用现代方法对中西医结合加以传承弘扬。”

    张运院士:加强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需创造更好机制

    张运院士说:“目前很大一部分基础研究没有得到转化。加强基础向临床转化,必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机制。比如现在对高校教授的考核主要看发了多少论文、获得多少奖项,但很多课题并没有转化,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允许教授开办公司进行技术转化。此外,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今后应该重点转向对于临床试验的影响,而不是对实验室的影响。”

    刘良院士: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整合应用前沿技术

    刘良院士认为,中医药发展特别需要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整合应用前沿核心技术,尤其是中医药适宜生产力有很多多元核心技术。此外,要借鉴人工智能技术,把海量数据与临床表现很好地关联。

    徐涛院士:医学转化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临床问题

    徐涛院士认为,医学转化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临床问题。能否解决问题是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是从临床中来,转化也要回到临床中去,所以要加快基础研究向临床研究转化,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化,将成果真正地推动落地,让患者受益。

    张海波院士:跨学科结合前沿,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基础

    张海波表示,跨学科结合是转化医学的重要基础。推进转化医学发展,要促进生产力发展。

    据悉,为推动呼吸健康领域的防治工作,本次大会还启动了“一体、一书、一行、一盟”等创新项目,并发布了呼吸影像AI与智慧呼吸平台等,这些举措将为我国呼吸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殷俊红)

张伯礼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医内科学专家
张运
中国工程院院士
心血管病专家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呼吸内科专家
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临床医学专家
刘良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医内科学专家
徐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张伯礼
  • 张运
  • 钟南山
  • 李兰娟
  • 刘良
  • 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