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恰恰学校都不教|专访

2024-08-12   凤凰卫视   阅读量:3483

    2024年中国内地高考录取工作逐渐进入尾声,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首次突破1300万;本科计划招生数约450万人,相较于2023年减幅约6%,这意味着,录取竞争较上年更为激烈。

    关于择校、择专业、择文理等话题,2024的社会关切和讨论似乎格外炽热。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急遽变化的时代,高等教育究竟给予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令我们非常惊叹的是,很多“教育大咖”,对于这一问题似乎有高度的默契。

    大学期间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秀高校最重视大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专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徐扬生。

    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2013年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

    教育最重要的三件事 

    做人 办事 说话

    吴小莉:你提到在未来有两条路,一个是机器人会越来越像人类,另一个是人类会越来越像机器人?

    徐扬生:这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我们要理解它,尤其是我们的教育系统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整。

    吴小莉:做什么样的调整?

    徐扬生:比如说加强学生在情感方面、沟通方面、领导力方面的能力。

    吴小莉:具体应该怎么做?

    徐扬生:我们学校就有这样的训练。比如每个星期都有人在台上讲话,训练表达能力,如果说他是学习经济管理的,了解很多金融专业知识,那他可以创新什么?他要和大家去讲这些。怎么说话,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称之为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怎么做人、怎么办事、怎么说话。恰恰这三件事情学校是不教的,所以学生们在大学里的时候,我希望能够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吴小莉:这就和以往大家对大学的理解不一样,大家觉得考进大学,学一技之长,然后出社会能够找得到有关的工作。但是你说的:学做人、学做事,感觉都是待人处世,好像不是一个硬科学?

    徐扬生:这个其实是很重要的。我们学校的理念就是要培养人,不是培养专家。培养专家的学校有很多,培养做电工、做机械工的都有,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工匠的工作,而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培养人。世界是变化的,你不知道这些孩子20年以后去做什么工作,你去问任何一个在社会上工作的人,问他们如今做的工作和大学时候学的一样么?十有八九告诉你,我大学不是学这个的。那既然如此,在大学期间我们为什么不教学生们怎样好好做人?人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才是根本的东西。

    “学校是要有文化的,
    但如果只有一种文化

    就不叫文化了”

    吴小莉:您的这种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体系在港中大(深圳)是怎么体现的?已经开始实践了吗?

    徐扬生:是的,我们已经实践十年了,并且实践的经验我们也有统计数据。我们有很多特殊的方案,比如书院制度。当学生入学后,每个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分到不同的学院之后,同时还会再分一个书院,比如逸夫书院等,在书院里面,各个专业的学生,包括文学院、工学院、医学院的学生,都是混在一起的。

    吴小莉:在这里就“跨学科”了。

    徐扬生:这就是“跨学科”的,因为社会是“跨学科”的。比如我是学化学的,但可能毕业以后我想创办个公司,需要找投资,应该去哪里找投资呢?我就想到我宿舍里面就有个人是搞投资、搞金融的。“跨学科”是增强学生想象力非常重要的基础。

    吴小莉:每个书院都有它的特点?

    徐扬生:有。比如说有的书院特别重视体育,学生们会经常搞体育比赛;有的书院非常重视中国文化,比如刺绣、诗词、弹琵琶这种。学校是要有文化的,但如果只有一种文化就不叫文化了。除了书院制度之外,还有一个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就是通识教育,在我们学校本科学习的4年里,每个学生都要学习通识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

    吴小莉:您跟我们解释一下通识教育是什么?

    徐扬生:比如要读世界各种文明的书,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列子、庄子、《心经》、《古兰经》等都要读,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世界的文明在哪里,了解科学思维是怎么样的,培养独立思辨能力,这是创新的基础。

    吴小莉:我们还要学科学的起源吗?

    徐扬生:要学。我们民族是基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不太重视科学思维和精神,比较重视传承。当然传承对创新也很重要的。但是传承只是一步,我们还要做更高的一步,不能老想着别人做了什么,我也要做什么。目前国内的科学工作者,老是看美国是怎么做的,日本是怎么做的,这叫做“跟随者”,不能只是培养好的“跟随者”,所以我们培养的是“领导者”。

  吴小莉:我们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大学青春年华的这4年里,能够有更多机会去看到不同的可能性。

    徐扬生:这非常重要。据我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高中后期的1-2年和大学本科的4年,这个人的人生基本上就定了,他的格局、胸襟、能够走到的范围,基本上在这6年中就已经确定了,所以我们这个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

    “如果大学不和社会互动的话,

    是成长不起来的。”

    吴小莉:我知道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只给教授们发9个月的工资,这是为什么?

    徐扬生:我们发现,美国发展最好的几个大学基本上都是私立大学,它们直接跟社会打交道,一定要把教授们推出去跟社会接触,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大学不和社会互动的话,是成长不起来的。

    吴小莉:有没有一些教授不适应离开了?

    徐扬生:有的,有一些人是不喜欢这种制度的,他们原来是“铁饭碗”,有12个月工资,在这里只给9个月工资,那不如到别的大学去,这种情况当然有了。但是大多数老师很喜欢这个制度,因为他可能会有更大的收益,并且他与社会联系很紧密,可以帮助他做研究。也有些人是选择不要收入,希望利用这三个月到想去的地方走一走。

    吴小莉:像游学一样,可以自己感受一下不同的社会。

    徐扬生:我们当然希望他们到比如说最好的大学去看一看。

    吴小莉:比如去做访问学者三个月?

    徐扬生:是的,那边也可以有收入,其实是更自由了,要按人性的做法管理学校。

    吴小莉:所以其实您是在给一片土壤,让他们能够自己生根发芽。这片土壤只要足够肥沃,人才流动对您来说不是个事。

    徐扬生:对,所有东西都是流动的。比如说我吸引一批人才来,来了以后要是我不允许你离开,人家就不敢来了。

    吴小莉:其实大学跟企业很像,年轻人进了企业,除了在意薪资是否能养活自己之外,跟的人能不能让我成长、做的项目是不是让我觉得有贡献、整个团队的氛围好不好,这些都是他们在意的。

    徐扬生: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大学是一个特殊的“企业”,我常讲学生是第一位的,一开始很多人不接受,到两三年以后,还有很多人不接受。

    吴小莉:那他们觉得大学里第一位的应该是谁?

    徐扬生:觉得自己是第一位的,但是我认为,大学里学生是第一位的、老师是第二位的、校长是第三位的。校长就是给老师搬搬凳子,把好的老师都请来,这就是校长的职责。

    制作人:韩烟

    编导:梅苑

    编辑:金芃

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机器人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