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  先进事迹详情

回眸|钱正英:一生与水相伴

2024-07-04   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1096

从儿时面对汉江的畏惧

到成年后无数次与洪魔搏击

她一生与水相伴

27岁被人叫作“丫头部长”

她在无数水利电力工程中

成长为中国水利事业的领军人物

她就是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

杰出领导人

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钱正英

今天是她诞辰101周年纪念日

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

对水利从畏惧到热爱

    1923年7月4日,钱正英出生于上海。其父是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留美硕士,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为中国女工程师。钱正英曾回忆,“从我很小的时候,他就告诉我,美国已经有了女工程师,但是中国还没有,他要我将来当中国的第一批女工程师。”

    1935年汉江发生特大洪水,汉江段决口,官员任职产生调动,钱正英的父亲在此危难之时走马上任。次年,在他上任后的第一个夏天,钱正英被母亲带来陪父亲共度汛期。每日看着父亲面对无情的滔滔江水忧心忡忡,钱正英心中对“水”只有畏惧和无尽的担忧。汛期一过钱父就辞去了职务,决心不再搞水利,并且告诫钱正英这辈子也千万不要搞水利。

    怀着“做中国第一个女工程师”的理想,钱正英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并入上海同济大学),也由此汇入解放中国的革命洪流中。1941年9月,钱正英在一片“抗日救亡”的革命呼声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队伍的一员。

    这对钱正英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后来曾在接受采访时用极其坚定的口吻表示:“我最大的转折就是参加革命……这改变了我的性格,也改变了我的一生。”

    1942年,钱正英与其他同志一道奔赴淮北解放区,向新四军第四师报到。之后当地遭遇淮河泛滥,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钱正英成为堵口复堤的技术负责人。至解放战争期间,她又担负起山东省黄河复堤防汛工程的重任,自此正式投身水利事业。

    修复大堤时,他们白天在堤上搞工程,晚上和军队一起打游击,在附近各村流动住宿,以防敌人的偷袭。面对特殊环境,钱正英写了一首抒发自己胸怀的打油诗:“夕照映远山,大堤临长淮。足下黄水去,天边白云来。跃跃女儿志,浩浩祖国怀。笑指对岸敌,中华屹然在。”

△1946年钱正英在淮河大堤

    此后多年,钱正英经历了黄河防凌斗争、全面加固黄河堤防等磨炼,在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又一次依靠在战争中抢修的工程战胜了一次大洪水。当钱正英深夜在办公室等候黄河水情报告时,她“仿佛在倾听她的脉搏,并渴望医治她的创伤”。此时的她已为“黄河的巨大魅力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她,也深深爱上了水利这门职业”。

与三峡工程紧密相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也步入更高一级台阶。1950年3月,年仅27岁的钱正英被破格提拔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被一些老同志亲切地称作“黄毛丫头”。之后,“丫头部长”的说法不胫而走。

    1952年,29岁的钱正英调任水利部副部长。此后,她最高担任水利电力部部长、党组书记,为把我国建成水利电力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几十年的时间中,她参与了大大小小无以计数的水利电力工程的规划和领导工作,并且亲自处理了施工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她时刻不忘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7大流域的治理以及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常实地查勘、调研指导,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千山万水。

    在新中国水利史上,钱正英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紧密相连。这一在水利史上堪称史诗级的工程,从早期构想到最终落成历经半个世纪,多番论证期间争议不断。

   而作为三峡工程早期规划的推动者和论证工作的担纲者,钱正英对于三峡工程的规划建设始终保持极为审慎的专业态度,甚至多次反对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工程上马,“她既不是激进派,也不是反对派,而是三峡工程的‘温和派’。”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这样评价道。

    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考察三峡工程并主持讨论会,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的钱正英陪同。在讨论三峡大坝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时,出现了两种对立意见:一方主张立即建设以解决洪灾问题,另一方认为加强堤防已足够。

△1958年3月,周恩来与钱正英在十三陵水库交谈

    在周恩来询问钱正英的看法时,钱正英认为三峡工程合理但时机未成熟,指出工程规模巨大,技术挑战多,且当时全国装机容量远低于三峡工程规划。1960年,鉴于经济与国际形势,中央决定暂缓三峡工程建设。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华中地区缺电情况严重,发展水电的呼声高涨。其中,保守观点主张建设清江的隔河岩水电站,激进观点则再度主张上马三峡工程。

    钱正英在实地调研后提出,鉴于三峡工程条件尚未成熟,应先行建设规模较小、技术较成熟的葛洲坝,既可缓解能源缺口,又能为未来三峡工程积累经验。

    1988年12月,葛洲坝工程宣告竣工,成为我国水利史上最为成功的重点工程之一,证明了钱正英的前瞻性和专业判断。

有责任搞清楚三峡是怎么回事

    有了葛洲坝建设的成功经验,三峡工程的论证工作再被提上案头。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责成原水电部负责进一步论证三峡工程,重新提出可行性报告,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负责组织领导论证工作。她组建了一个专业团队,包括12位领导小组成员和21位特邀顾问,采用先专题、后综合、综合与专题互相交叉的论证方法展开工作。

    经过2年8个月的深入研究,专家组得出结论,认为三峡工程在技术、经济和国力上都是可行且必要的,建议尽早决策。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至此,历时数年的三峡工程论证工作宣告完成。

    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20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三峡工程完成整体验收全部程序。三峡工程运行以来,发挥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项功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三峡的争论终于可以尘埃落定。

    回首三峡论证工作,钱正英深有感触,她曾对媒体坦言,“我自1952年当副部长、1975年当部长,经手的大大小小水库也数不清了,但修一个水库挨一次骂。这一次,我接受论证三峡任务时,连家里的孩子都反对,说‘你干啥呀?你做了那么多工程也可以了,再搞一个给大家骂的事情?’我呢,还是有一点历史责任感的,心想搞了这么多年,三峡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有责任搞清楚。”

要注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997年,钱正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后,她把荣誉当成一种责任和压力,要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从1999年到2011年的12年时间里,她牵头组织几十位院士、数百位专家开展了“水资源系列”六大专题的战略咨询项目,在中国工程院开创了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一生与水利打交道的钱正英对于水利工程有着深刻的感悟。她认为,中国水利经过了古代水利和近代水利,以三峡工程和上游梯级开发的完成为标志,中国基本完成了近代水利开发的任务,进入到现代水利的新阶段。她主张,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必须开发、利用和改造河流,同时利用要有限度,改造必须适当,不能损害河流的自然功能,要保持河流的永续利用。从水资源的战略角度看,要转变观念,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水利建设的辉煌历程中,钱正英以非凡的胆识和坚定的信念成就了一段段传奇。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历程,更是新中国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今天,我们缅怀钱正英同志,她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在纪念钱正英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中国经济周刊》.追忆钱正英院士——共和国史上首位女水利部长

    3.河海大学官网.华水首任院长钱正英 | 情系水利——走上水利之路

    4.河海大学校友会官网.钱正英——胸纳百川 一览江河

    5.《百年潮》.追忆 | 我们的母亲钱正英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记者:赵玲

钱正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