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以变应变
-——在江南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南大学校长 陈卫
( 2024年6月22日 体育馆)
亲爱的2024届全体毕业生同学,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又是一年江南骊歌响起时。今天,我们相聚于此,隆重举行江南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襄青春盛宴,共享荣光时刻。4412名本科生、3095名研究生即将从江南奔赴美好未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的祝贺!也请同学们与我一起,向悉心教导、细心呵护你们成长的老师、亲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些飘散在时光里的往事便随风而来,历历在目。2020年10月11日,我与同学们跨越山海在江南相逢,那是我第一次以校长的身份在开学典礼上向同学们致辞,《成就最好的自己,绽放更好的未来》是我对大家的期许。相较往届同学,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你们承受了更多的压力与变数。时光前行不舍昼夜,四年时光转瞬消逝,再次相聚,我们已从“相逢”变成了“离别”,感谢你们当初选择了江南大学,把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江南,让江南成为你们梦开始的地方!
这几年,你们用奋发图强,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你们中很多同学将奔赴基层,以青春热血服务人民;还有一些同学将继续升学深造,用科研创新报效祖国。你们中来自物联网学院的朱文青同学,在儿时生活中积蓄了坚韧与勇敢,以“劲草”的韧劲勇夺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已被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食品学院的艾力木热提·努尔买买提同学,立志做一颗“又红又专”的石榴籽,以志愿服务播撒科学火种,助力家乡新疆的发展。外国语学院的冯小宸同学,以所学所知服务社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翻译防疫手册,在定点帮扶中协助编译英文版《侗族大歌志》,将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同学们,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用实际行动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成为了母校的骄傲!我为你们点赞,为你们自豪!
这几年,学校用奋进担当,书写属于江南的发展荣光。奋进计划稳步推进,“一体两翼”初步形成;部省共建行稳致远,市校合作硕果累累;高层次人才取得突破,科研创新再传捷报;特别是在学科发展方面,学校农业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三个学科获评第五轮学科评估最高档次,“食品科学与工程”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在你们的青春年华里,江南大学不负时代不负卿。
这几年,国家用自强不息,书写属于人民的时代答卷。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国家经济持续回升向好;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造船业齐集“三颗明珠”;“低空经济”蓄势振翅腾飞,嫦娥六号完成探月采样。岁回律转,气象万千。今天的中国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新改变!但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纷争、斗争、战争复杂纷扰,大国博弈持续加剧、地区冲突频繁发生,这些都让世界的发展充满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
百年变局,风云激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你们的嘱托。毕业远航之际,未来已在眼前,如何携手未来,将人生理想与伟大事业相结合,我想分享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在跨界融合中提升应变思维
跨界融合是支撑当今世界知识发现与科技创新的主要趋势。物理与哲学的相遇让我们认识到宇宙的概率性,数学与计算机的对话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石,工程科学与生命科学的融合发展出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会聚型研究。在跨界融合中,每一个思想的火花都可能点燃创新的篝火,每一次思维的跳跃都可能开辟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未来,你们要勇于跨界学习,突破学科边界,整合知识方法,重塑对问题的理解,探求多元化的问题解决路径。
跨界协作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及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工程师与设计师携手打造用户体验优良的工业产品,医生与人工智能专家一同研发实现精准治疗的医疗设备,政府与社会力量跨界合作共同治理公共事务。在跨界协作中,创新不再孤立发生,通过边界的淡化,将多元力量连接到一起,形成合力。未来,你们要善于跨界协作,取彼所长,融合创新,以更广的视野、更深的洞察、更大的胆识协同前行。
二是要在人机协同中把握应变方法
从智能家居系统的便捷控制到在线客服机器人的即时响应,从复杂数据的分析处理到医疗诊断的辅助判断,生成式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正重新定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你们已然踏入一个由人工智能主导的世界,人机协同将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驱动和关键支撑。未来,你们要用好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融入学习、工作、生活中,提升学习工作质效。
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将会重塑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最好的人机协同是发挥各自优势、相得益彰的合作,使人工智能成为帮助、成就人类发展的载体,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工具。未来,你们应保持深度思考的习惯,不断提升对科技伦理的研判能力,坚持以理性与批判的态度检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用智识引导科技。
三是要在起而行之中涵养应变底气
在江南,你们用吃苦勤恳对冲世界变化的不确定性,为迈向未来积蓄能量。生工学院的胥睿睿同学,通过海量实验与夜以继日的对比分析,首次鉴定了从未报道过的焦磷酸激酶活性,但他并未因此懈怠,而是不断践行“自找苦吃”的江南担当,后续研究成果获得多本权威杂志刊发。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的沈建露同学,秉持“勤恳努力”的江南本色,制定了2563条学习计划,手写了5041页学习笔记,在学习的深耕中留下了刻苦的痕迹,连续四年GPA年级第一,64门课程满绩。
在迈向未来之际,希望你们务实肯干,始终起而行之,一步一个脚印走,一茬接着一茬干,不做时代的“过客与看客”,以行动的青春、实干的青春,勇挑重担。希望你们坚守初心,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为与时代同向、与国家同行,在祖国最需要的广阔天地绽放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着笔增色,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亲爱的同学们,那些在西北操场畅聊人生理想的夜晚,那些在公益图书馆奋战考研的时光,那些在实验室熬夜调试设备的日子,都将成为你们青春岁月里珍贵而温暖的印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未来,无论你们身处何方,身谋何职,身遇何事,都请记得,江南永远是你们的根,期待你们逐梦远航归来,共话芸窗为学,畅叙奋进人生!
最后,祝亲爱的同学们前程锦绣如画,未来熠熠生辉!
谢谢大家!
稿件来源:校办
照片拍摄:胡奕
本期编辑:张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