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杨德仁
2024年6月13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伴随着夏日暖风,毕业季如期而至,校园里,师生们怀着百转千回的情绪,道不尽祝福和叮嘱。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顺利完成学业、奔赴星辰大海的2800余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向长期以来心系学校人才培养、引领学生成长的老师、家长和校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是学校成功转设后录取的第一届学生,也是我担任校长,迎接的第一批新生。四年前的2020年9月27日,是我们跨越山海,集体会面的日子。皎洁的月光下,我们也是坐在这里,围绕“大学将决定一个人成就何事、行至何处、成为何人”这个主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开启了新的征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过去1300多个日夜里,你们见证了庆祝建党百年、建团百年的伟大时刻,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磨炼了你们的意志和品格,浙大求是文脉和浙东“经世致用”思想涵养了你们的风度和气质。疫情防控持久战、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主动战、硕士点申请攻坚战等,都留下了大家爬坡过坎、并肩作战的身影。作为校长,我由衷感谢你们对浙大宁理大家庭的付出和包容;我也期待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到五湖四海落地开花。
青葱岁月记录着奋斗者前行的足印,那些从“播种”到“收获”、从“相逢”到“告别”的动人故事,总会让人心潮澎湃。你们中间:有主动捐献骨髓干细胞被评为“浙江好人”的沈斌超同学、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突出贡献个人严敏同学等,还有疫情封控结束后,排除万难、远赴美国、勇敢追梦的中美班同学们。作为师长,看到你们心有所梦、心有所信、心有所属,我很欣慰和骄傲。临别之际,我想以“奉献”为题,分享一些自己的体悟。
从“修齐治平,兴亡有责”中厚植为民情怀。每年6月,张桂梅校长总会登上热搜,而今年是她第14次陪着女高考生奔赴考场,即使自己身患带状疱疹,疼到“天旋地转”的程度。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张桂梅校长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她在寄语中谈道:希望大家能够冲出叠叠山嶂,走到山外去,听祖国的召唤,再带着很多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返回来建设家乡。感动源于平凡,榜样就在身边,2019届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陈保吉在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后,毅然选择留在西藏,负责那曲市医保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运用专业所学推动一批民生实事项目见行见效。响应党的号召,学校共有23朵“格桑花”“雪莲花”绽放在西部沃土,500余名青年学子携笔从戎、保家卫国。希望同学们胸怀家国、心系天下,既干好“自己的事”,也干好“我们的事”,以涓滴“小我”成就澎湃“大我”。
从“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中涵养文化情怀。“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奉献的深刻理解。一场梅雨过后,青萍覆水,风起满眼绿,学校材料学院徐金宝老师“生命尽头的奉献之光”依然璀璨。他说:“哪怕自己毁灭了,也要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最后那段时间,徐老师常常陷入昏迷,在痛得醒来的时候,还会询问遗体捐献的事。现在,徐老师的眼角膜已经移植给了眼病患者,用这样特别的方式延续着对家人和学生的关切。希望同学们在感动、感伤的同时,学会在实践与奉献中,探寻并实现自我的价值,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所热爱的事业之中,向上、向善、向美。
从“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中激荡务实情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谈情怀本就是以务实为最终目的。20年前,正值壮年的刘建民老师告别媒体行业,来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征途。他说:“职业变化了,但为党奉献的初心永不更改。”为了带动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刘老师于2007年创立“行走的新闻”项目,汇聚起千余名学子的新闻实践梦。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马乐同学坚持“自我沉淀、知识共富、群众路线”三大法宝,热衷于高数知识分享,累计帮助全国各地超16万名大学生。希望同学们见贤思齐,争做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新时代好青年,无论何时、行至何处,愿你们都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实干笃行的韧性。
今天,同学们就要告别校园,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承载伟大时代的使命。我无比希望大家未来的日子都是晴空万里,但大家也需深刻认识到,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同学们:要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不竭动力,凭实干在青春寻梦中登高望远,用担当书写青春力量的绚烂画卷,以奉献展现青春人生的应有价值!以上,是我在2020年以来历次毕业典礼上和同学们分享的主题,今天一并送给大家,祝大家早日成为新时代“硬核”青年。
最后,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