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从小想研究星星的他,成为探月工程四期首席科学家

2024-05-28   央视新闻   阅读量:150

他是我国空间科学的领军人物

探月工程四期首席科学家

他主导建设了

“夸父一号”、子午工程二期等

多个国家重要空间科学项目

带领中国空间科学不断取得突破

近日,总台《大国科学家》报道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

讲述他与空间科学的结缘之路

01

从小想研究天上的星星

结缘空间科学,成为一生热爱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王赤正和团队对嫦娥六号的有关载荷进行讨论和研究。目前正在太空出差的嫦娥六号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关键一环”,将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

    作为探月工程四期首席科学家,王赤难掩内心的激动和骄傲。“在嫦娥五号任务中,我们已经知道月球地质年龄比以前的认识延后了10亿年,这次我们在月球表面最古老的盆地,对最古老的月壤进行探测研究,将会揭示月球形成的历史。”

    在湖南农村长大的王赤,从小就有着好奇、好胜、好玩的天性。王赤回忆,自己从小就想去研究天上的星星。

    到了考大学时,王赤还不太清楚天文和空间的区别。“其实研究天上的星星是天文学范畴,但那时候没有天文学,最近的一个方向就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误打误撞”结缘空间科学,而这也一不小心成了王赤一生的热爱。

02

梦想建设中国人自己的

空间天气监测体系

    就像天气变化常常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在距离地表30公里以上的空间环境里,还存在着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空间天气,空间天气的变化会影响航天器的飞行安全,以及地球上的通信和导航。

    王赤介绍,了解太阳、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的影响,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孕育着非常多的科学发现。”

    怀揣对空间科学的热爱,王赤开始了对星辰大海的逐梦之旅。然而,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空间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第一手观测资料。

    1993年,26岁的王赤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他切实感受到了中美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差距。从那时起,建设中国人自己的空间天气监测体系,成了王赤的梦想。“我们还是应该回到自己的国家,把个人的发展跟国家的发展和需求密切结合在一块,这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道路。”

    2000年,王赤回到祖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之后,王赤参与了我国的“双星计划”,并成为“子午工程”的一名核心人员。“我非常高兴,一回来就有机会参与国家的重大任务。”

    “双星计划”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的新起点,同时,国家的支持也给了包括王赤在内的科研人员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悟空”“墨子”“慧眼”“夸父一号”“爱因斯坦探针”等科学卫星相继发射升空,中国空间科学探索不断取得突破。

    王赤说,子午工程二期有很多仪器设备,我们必须自己来研制。“只有通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自立,才能把研究的基础打得更牢,我们以后的路才会走得更远。”

03

“重任在身,勇挑大梁

是使命也是责任”

    每次卫星发射时,王赤都非常紧张焦虑,每到这时,他会打一场羽毛球释放压力,然后调整心情重新迎接挑战。二十多年来,王赤就这样带领团队潜心空间科学研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

    如今,王赤带领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团队研制的有效载荷,在探月探火、载人空间站、风云海洋系列卫星等任务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由王赤主导的子午工程二期即将完成国家验收,将与一期工程一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太阳大气到行星际、到地球的空间天气全链条监测。

    此外,由王赤担任中方首席科学家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微笑计划,成为中欧双方大型联合空间科学探测项目,预计将在2025年发射,将实现人类首次对地球磁层的全景成像。

    王赤说:“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身,要勇挑大梁,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主编/米莎

    总台记者/白玛央金 帅俊全 任梅梅 董良言

    编辑/高丹丹

    央视新闻

王赤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