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印遇龙代表:守护好百姓舌尖安全

2024-03-13   中国科学报   阅读量:326

    “目前我国优质猪肉市场仍有巨大缺口,开展优质猪新品种设计和培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2023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一年,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始终是他的关注重点。

    过去的近四十年里,印遇龙一直琢磨着一件事,就是如何养好一头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名“猪倌”。

    履职调研第一年,印遇龙的足迹遍布湖南、西藏、重庆、海南等地,如何提高生猪养殖水平、保障猪肉供应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是他开展调研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印遇龙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受访者 供图

    “整体来看,我国的生猪养殖仍以引入品种‘杜长大’为主,几乎占到我国生猪出栏量的90%以上。”作为聚焦生猪养殖等领域的科学家,印遇龙最关心的莫过于让百姓吃上健康、优质、美味的猪肉。

    在他看来,引入猪品种的猪肉品质普遍不良已是不争事实。“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持续提升,大家越来越追求更佳风味和更优品质的猪肉。”

    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科技界的代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过去一年新质生产力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印遇龙介绍,比如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联合采用全基因组选择先进育种技术建立的高肌内脂肪含量的瘦肉型新品系,为我国培育肉质优良的配套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印遇龙带着4份建议上会,其中3份都围绕畜禽养殖展开。“种业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和基础性核心产业,良种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应通过实施优质猪新品种设计与培育工程,加快形成我国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

    为什么优质猪肉市场仍有巨大缺口?他调研发现,以往的育种工作中,由于猪肉产量与肉质间协同改良较难,产肉量的提高导致肉质下降。“将基因组选择等生物育种技术和常规技术结合,培育肉质优良且高产的优质猪新品种或配套系,是平衡产量和肉质问题的必由之路。”

    为此,他带来一系列建议,包括利用我国已有地方猪优质种质资源库构建猪优质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兼具肉质优秀、性能高产、抗逆抗病特性的优质猪新品种或配套系;突破肉质性状选择准确率低的问题,解决好产肉效率与肉质之间的难以协同改良等难题;推动生猪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广泛应用于重大新品种或配套系培育,通过精准营养调控策略充分发挥猪的肉质性状的遗传潜能等。

印遇龙接受媒体采访。受访者 供图

    “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深入各地开展广泛调研,持续为形成生猪种业新质生产力、提高农业养殖效率鼓与呼。”印遇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