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代表委员谈新质生产力】种康委员:将盐碱地变成饲草“绿洲”

2024-03-10   光明网   阅读量:81

    【代表委员谈新质生产力】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智能设计育种是种业创新的重要基石,不论是在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育种方面,其潜力都不可小觑。

【代表委员谈新质生产力】种康委员:将盐碱地变成饲草“绿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种康(周烨/摄)

  

    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产、优质和稳产。种康介绍,传统育种手段往往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才能培育出符合需求的品种。通过智能设计育种,科学家能够更加精确地“掌控”育种过程,实现性状的模块化“组装”,达到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种业升级换代?这就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学科交叉手段,如人工智能、计算生物学、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等”他说。通过多学科结合,能够帮助科学家深入地理解生物体的复杂过程,并找到其中的关键机制。

  

    近年来,我国生物育种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水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水稻只是我们的一个起点,希望通过一系列前沿探索,验证和完善技术思路,逐渐推广至玉米、小麦、大豆等更多作物上。”

  

    今年两会,种康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饲草育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肉蛋奶等高蛋白食品在日常饮食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些蛋白类食物主要来源于草食性的牛羊和以大豆、玉米等为主要饲料的猪、鸡以及水产品等养殖动物。

  

    解决牛羊肉等蛋白类食物的供给源是当下的刚性需求。传统的饲草育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畜牧业对高产量、高品质饲草的需求,因此提升饲草育种水平尤为重要。“借助水稻育种研究的经验,加速饲草育种进入设计育种的新时代,实现饲草优质种质资源的精准设计与创新。”

  

    饲草育种不仅是一个技术型问题,还是一个资源型问题。在有限的耕地条件下,如何寻找新的饲草种植地?种康及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盐碱地,通过培育耐盐碱的饲草品种,用科技创新的方式解决盐碱地利用问题,将盐碱地变成饲草的“绿洲”。

  

    “这既能助力解决蛋白类食物供给增加的问题,也能降低盐碱地利用成本,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一种体现。”种康建议,要重视耐盐碱生物育种创新,尤其是大力加强耐盐油料、饲草作物的分子育种研究;布局耐盐碱育种科技创新专项,高起点实现育种技术迭代,大幅缩短育种周期;完善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布局,筹建饲草全国重点实验室,补齐集约化养殖饲草供给短板,确保肉奶刚性需求的供应安全。

  

    种康委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育种时间进一步缩短、育种精确度大幅提升,还将有能力对更加细微的性状进行“微调”,包括精准设计营养性状等,这将带来更加丰富的农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出  品:光明网、《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策  划:战  钊

  

    记  者:武玥彤 周  烨

[ 责编:谢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