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专家访谈|加强区域协作 打造产业共同体

2024-02-26   河北新闻网   阅读量:186

加强区域协作 打造产业共同体

——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产业协同生态得到很大改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2014年以来河北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余家。”2月2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地坚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强跨区域产业协作,打造产业共同体,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活力强劲、协作紧密的区域产业生态。

    制造业是京津冀地区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邬贺铨注意到,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跨区域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

    在邬贺铨看来,要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共同编制产业链图谱,共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跨区域互为基础的产业链条、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

    在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三地首次联合发布了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六大跨区域产业链图谱。在邬贺铨看来,这是投资京津冀的“导航图”,也是京津冀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点方向。

    “要发挥制造业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作用,依托产业链分工,打造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邬贺铨说,三地要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前沿以及产业、市场发展趋势,避免一哄而起,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河北要从本省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出发,面向京津和全国主动出题欢迎“揭榜挂帅”,补强产业技术短板。

    产业协作离不开协同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北京科技成果在津冀落地转化比例不断提升。2023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10亿元,是2014年的12倍。

    邬贺铨表示,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地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打造京津雄创新金三角,共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科技成果转化比产品生产能力的转移更能增强三地协同关系,科技成果转化将京津、京冀连成创新链的上下游。”邬贺铨认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地需要有将成果变为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能力的企业。为了更好地承接京津技术转移,河北企业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匠到成果输出单位,参与研发并帮助解决从“1到10”的技术转化问题,建立并稳定技术转移方与接受方长期合作关系。(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马彦铭)

责任编辑:张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