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飞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就如同在自然选择中适者生存一样,生物和无人系统智能的重要标志与内涵,在于强约束下的生存能力。”1月23日,于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航杭研院)首届“星空讲堂”系列学术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航杭研院飞行器智能自主系统研究平台首席科学家郭雷作线上报告时表示。
“星空讲堂”现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供图
“星空讲堂”是北航杭研院策划推出的品牌系列活动。北航杭研院院长王俊介绍,活动全年将举行12期,聚焦学术前沿和最新产业技术,通过搭建顶尖科学家与青年师生学术对话的平台,激发研究院师生对于科学的梦想与热情,仰望星空,追求卓越。
基于多源干扰控制理论,郭雷在报告中介绍了在“危极特恶”(危险、极端、特殊、恶劣)环境下,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控制理论的研究框架,并从方法论、系统论和行为论的角度探讨了仿生科学、智能科学和控制科学的交叉研究与应用。
他指出,无人系统的技术挑战在于克服“预设任务、理想环境和确定模式”的应用障碍,以及在“危极特恶”环境下如何实现精确、可靠、自主的控制。报告同时阐述了无人系统仿生控制技术的基本内涵,包括安全控制、免疫控制和绿色控制,也对干扰拒止环境下仿生导航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近年来,随着无人驾驶和自主移动机器人的飞速发展,SLAM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也获得了飞速发展,逐渐从基础研究走向了深度的实践应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勇在题为《多源融合SLAM现状与挑战》的报告中指出,在实际机器人和无人驾驶平台应用中,SLAM 技术还面临着环境复杂多变、大规模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场景交替、机器人平台剧烈运动以及光照、季节变化显著等挑战。因而采用多种传感器、多种信息源以及多种特征手段的多源融合SLAM 成为了解决目前挑战的必然选择。
王俊表示,研究院希望通过“星空讲堂”这一平台重点展示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研究院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扩大研究院的科研“朋友圈”,辐射带动区域科技文化的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