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16日消息(记者卜叶)2023年11月,中国工程界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公布,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位列其中。2024年1月,朱高峰将此次奖项的全部奖金捐给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曲靖市会泽县,用于支持当地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
朱高峰是我国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曾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个晶体管60路载波系统工程,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打破了国际上对我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曾主持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工程教育等多个重大决策咨询项目。
央广网就就此次捐赠和工程科技发展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
记者:为何要将奖金捐赠给澜沧、会泽这两个刚刚脱下贫困帽子的县?工程科技对县域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朱高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对于一个县、一个村来说,直接销售初级农产品,还是农产品再加工形成产业,对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对当地的影响不一样。从全国范围看,一些县域已经出现产业经济,一些地区还在摸索产业发展的路上,但我认为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援助,对当地工程技术的促进,对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
朱高峰:一般来说,“工科理科化”现象是说,工科的评价体系及人才培养方式等与理科趋同,重视理论研究,实践机会较少、较短,实践多停留在走马观花层面。
我支持工科生多去一线实践,同时也应该畅通实践的渠道。我曾到某大学的化工学院,该学院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化工厂实践,但每次过去化工厂都提心吊胆,担心学术不熟悉化工场景引发安全事故。这种担心影响学生实践机会的获得、实践深度。
学校希望企业提供实践机会,也应该给到企业一定的发言权,让高校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让企业有获得感,从而畅通实践渠道。此外,可以尝试引入学会协会,建立一套实践标准,提高实践整体水平。
记者:青年工程科技人才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
朱高峰:目前,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千万,其中300万左右是工科生,这些学生如何规划工程道路,影响国家未来。青年工程科技人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找到自己的关注点,深入研究,并形成独立见解。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流通速度更快,一些带有功利性的消息不时传来,这个行业年薪百万,那个专业人才缺口巨大,青年人要有判断、有定力,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记者:您觉得如何助力我国的工程科技更好发展?
朱高峰: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工程师协会。我希望能建立工程师组织,成立中国的工程师协会,把大旗举起来,把工程师队伍团结起来,发扬工程师精神,把我国的工程事业发展好。
编辑:黄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