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人物 |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专访

2022-06-07   中国测绘学会   阅读量:394

    写在前面

    他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主任,长期从事精密工程测量与空间信息智能感知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在复杂场景环境感知与建模、大型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城市时空信息服务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开拓了测绘与地理信息新方向,荣获“全国十大测绘科技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他带领深圳大学跑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加速度”,服务特区经济社会发展,被深圳市教育局评为“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

    四十年来,他从一名莘莘学子成长为测绘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高校管理者,步履不停躬耕时代之田,静待满园花开,他就是本期的专访嘉宾——深大党委书记李清泉。

说明: 图片

    创测量之“法”“器”,解现实之难题

    1981年,年仅16岁的李清泉考取武汉测绘学院(1985年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于2000年被并入武汉大学)工程测量系,随后取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专业的硕士学位,1993年,师从李德仁院士攻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从初入大学算起,李清泉进入测绘行业已有40年。“对我来说,这些年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我更关注科研成果的应用,即用测绘新技术解决与现实相关的问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李清泉的早期研究与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状态检测密切相关,包括公路路面病害监测、道路弯沉动态测量、隧道动态测量等,其提出的公路快速弯沉测量技术和公路隧道快速检测技术产生了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2年,李清泉来到深圳后,他结合滨海城市深圳独特的水环境调整了相应的研究方向,例如致力于实现滨海地形与设施一体化无缝测量的水岸一体综合测量系统(测深与激光扫描结合)、监测城市排水管道的胶囊、堆石坝的内部变形监测等。他首创发明流体驱动的地下管网快速检测胶囊,解决了排水管网用传统测量仪器无法连续直接检测的难题;率先提出通过测量预埋柔性管道的线形推算堆石坝内部变形的新方法,发明管道测量机器人系统,三维测量相对精度达到十万分之一,为解决堆石坝内部变形监测难题提供新途径。李清泉告诉我们他与团队近来或未来的一段时间,把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作为重点工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方面。如今,国家重大工程规模大、体量大、结构复杂、构件多样,其对测绘所能提供的关键技术支撑的需求日益增强,其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测量的效率对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有直接的影响。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大学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团队承担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冰面混凝土基底平整度测量工作。在李清泉的指导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团队在团队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研发了基于惯性技术的高精度平整度测量机器人,实现埋有制冰管道的混凝土初凝状态下平整度快速测量,辅助施工期混凝土冰面基底磨平作业,最终把混凝土地面水平高差控制在4毫米左右,项目“国家速滑馆动态高精度施工测量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测绘科学技术一等奖。除完成“冰丝带”这项国家重大工程外,他提出用视觉测量去自动测量深中通道沉管下沉过程中的变形、安装跟踪仪保证青岛时速600千米的磁悬浮列车振动台的精准安装、用发明的惯性视觉测量系统实现对大跨桥梁高频动挠度的连续测量等。

    李清泉提出既有传统测量的影子,又在传统测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就是他和团队一直的追求方向。一是利用传统测量技术原理设计一些新的装置或装备应用到不同领域,如在传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探索获取精细三维实景模型的优视摄影测量以面向更复杂的场景。二是把测量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如结合精度高、效率快的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学科为测量添翼助力。他所创新的测绘测量的理论方法和专用技术装备服务我国70%与以上等级公路、数百城市道路以及机场、隧道、地铁、地下管网等领域的状态测量,推动精密工程测量从“静态到动态”“离散到连续”的转变,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状态测量技术水平,实现国际化推广。李清泉非常坚定地说未来他将继续研究动态高精度测量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装备,以“法”与“器”推动测量向自动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满足我国国防建设、经济民生等重大战略的测量需求。

    用研究方法管理,以管理方法研究

    1988年硕士毕业后,李清泉选择留校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李清泉开始从事行政管理岗,历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学校合并后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李清泉于2012年南下出任深圳大学校长,2020年12月任党委书记、校长,2022年2月卸任校长。多年来,李清泉无论是在教学岗位还是行政岗位,他都能胜任且做得很好。“我认为我在学校的教学、科技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是紧密结合的。我在年轻干部培训会上提出要用做研究的方法做管理,即在管理工作中遇到很多新问题时,首要是整合各方面信息制定一些工作方案,然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再调整,这与做研究时解决问题的某些思路不谋而合;同样地,要以管理的方法做研究,毕竟多数学术研究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战争,其要求领头人带领一个团队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比如信息采集、数据采集、进行试验、验证分析、报告撰写等环节都需要行之有效的流程管理促使有序完成。实际上,这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并不此消彼长,只要把两者协调好,将会形成1+1>2的巨大合力。”

    大学既是学术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办好一所卓越的高校,不但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更要有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管理者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大学的管理不同于机关的管理,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应是辅助作用,因为其管理的对象更多是师生。如果偏重于行政,则会使高校的定位偏离学术。兼备专业的教育知识与管理意识的管理者才能平衡好行政与学术之间的关系,制定最优的发展和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从而使高校实现快而稳的发展。李清泉认为教育工作者是他排在首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身份,他至今依然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在传授测绘知识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了学校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这帮助他在管理时能为老师如何开展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提出合理建议以及科学有效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担任校长期间,李清泉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最潮校长”,这与他努力俯身于学生群中,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成长方面的需求是分不开的。

    李清泉谈到他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还是在深圳大学,他都花了很多精力把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根据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Symonds)发布的2022年世界大学排名,深圳大学在过去十年里从中国的120名进步到了前50名,排名大大靠前,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李清泉坦言他很开心深圳大学的迅速发展及在学科建设等各方面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这让他从中收获了一定的成就感和不断生发出致力于深圳大学向上向前发展的源动力。

    开深大测绘新田,育测绘应用型人才

    李清泉就任深圳大学时,深圳大学并无测绘及相关专业。在李清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郭仁忠的推动下,深圳大学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新增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开设“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智慧城市)”本科专业(国内首个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地理信息与智慧城市”硕士点和“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博士点。李清泉谈到他和郭仁忠院士虽然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传统测绘专业毕业,但在深圳大学并不考虑办传统的测绘科学专业。追其原因,其一是办传统测绘专业不是当前测绘学科的主流发展方向,且大部分学生就业不会优先考虑传统测绘单位;其二是深圳大学并不具备开办很齐全的传统测绘专业的条件,不仅缺少软、硬件条件等,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招到很多的学生和引进高层次的教师人才。李清泉指出测绘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多元的,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像基础测量之类的纯测绘工作的比例会越来越低。测绘除了为国家、自然资源部、各省市测绘局服务外,还为省市县城市管理、乡村振兴战略、“绿水青山”、工农业生产与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于是深圳大学从学科发展、学生就业等角度,并基于把测绘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理念,最终确定把测绘专业、计算机专业和解决城市问题整合起来,融合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城市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学科,开办了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

    李清泉直言深圳大学无法和测绘强校相比,如武汉大学专攻于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理信息、遥感等学科以服务于国家的模式,深圳大学则在找一条适合自己且能彰显发展特色的测绘学科发展道路。虽说深圳大学不办传统测绘专业,可依然保留传统测绘的实质,深圳大学的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吸纳了传统测绘的优点与学科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城市领域的应用。此系以测绘理论、测绘基础、测绘技术为基底,在坐标系统、地图投影、数据处理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的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面向城市相关领域——交通、医疗、教育、人居环境、物流、城市管理等,解决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大城市病,用测绘地理信息打造智慧交通,优化城市的环境与管理。李清泉专门指出,深圳大学根据专业特色适时调整测绘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和科研能力为目的进行课程设置,如把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测量数据处理、地图学投影、摄影测量等浓缩成核心的几门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等知识,以及专门开设城市学等课程介绍城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为促进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等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多面型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从2017年新增的系别到如今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成了深圳大学的一个特色,招生十分火爆,其中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智慧城市)本科专业在2021年的录取排位进入广东省前30名。随着测绘被广泛应用至新行业新领域,毕业生就业选择也日趋多样化,他们可以去住建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交通中心、城市规划中心、地铁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也能到腾讯、华为、百度、顺丰、京东、比亚迪、大疆创新等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这些新兴的领域刚好急需这样的人才。深圳大学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的专业就业面广、对口就业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域所需掌握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城市建设与运营的跨学科人才的缺口。

    深化产学研合作,为粤贡献深大力量

    测绘企业虽然数量多,但大部分测绘企业规模小而散,行业最大企业占行业的比重也不过0.5%,龙头企业作用不明显,百亿级测绘企业几乎没有。李清泉认为测绘行业面临创业难和产业化水平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传统测绘的影响,它们把测绘产业上游的数据采集、图像加工、数据加工作为主要业务内容,商业模式也较单一,导致产能较低、行业涵盖面较窄。若是抓住测绘供需对口这一核心,增强应用导向,囊括产业链上、中、下游,从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变为服务密集型,其产业规模会相应扩大。李清泉则举例说明了这些核心技术被其他行业抓住后就发展成了大企业,如依托卫星地图构筑了地图行业高壁垒的高德、致力于打造智慧物流“一站式”而拥有高精地图测绘资质的顺丰快递、能自动导出智能遥感影像地图的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它们发展的底质是导航定位和地图等,但额外提供各种智慧服务,扩展了测绘的产业链,加上受众对象广泛多样,所以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深圳大学是和深圳一起成长起来的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毗邻港澳,是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包容性极强、海纳百川的人才高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测绘紧跟测绘的新理论、前沿技术、敢于实验、敢于创新,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产业、科技实际应用方面上,广东测绘走在了最前列。李清泉强调深圳大学地处广东,其测绘专业从成立之初就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广东测绘上。深圳大学每年招的新生大部分来自广东,毕业生留在广东工作的比例很高。另外,广东在测绘方面的需求与日俱增,广东在经济社会领域遇到的专业问题深圳大学团队很感兴趣。为了使深圳大学测绘专业的供给与广东测绘的需求精准对接,李清泉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深圳大学发挥高等学校的优势,与广东相关的测绘企业、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以对接和耦合技术创新的上、中、下游。深圳大学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力图创新测绘技术以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可以提供进修机会给政府单位、企业单位和个人,培养大批测绘人才输送至广东测绘行业等,努力担任好技术供给方的角色。以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城市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等平台为支撑的深圳大学地理空间信息研究团队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深圳大学地理空间信息研究团队主要从事于地理信息系统、测绘与遥感理论、技术和方法及其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自然资源管理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现有研究人员100余人;另一方面广东测绘政府单位、测绘行业企业和应用单位则可以提供相应的测绘需求、搭建市场平台促成深圳大学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和应用,两者联合进行项目攻关,推广测绘技术或批量化生产测绘产品,并不断提升企业等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增加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除此之外,各企业单位也可以成为培养深圳大学测绘人才的实习实训基地。

    李清泉着重强调各高校与各测绘企事业单位等需加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进而有效实现各类优质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通融创新,提升供应链现代化产业水平。如此,测绘企事业单位才能从拘泥于产业链上游转而走向高精尖,才能破“测绘行业规模小、产出经济效益低、市场宽度窄”之局,有望迎来百亿级、千亿级产值的机会。

    李清泉表示现阶段测绘行业人才济济与测绘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广东的测绘教育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与时俱进,除深圳大学的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外,中山大学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的测绘遥感系、广州大学的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等均纷纷为广东测绘行业的发展赋能创新,希望广东加快打造出面向未来的测绘教育。”李清泉坦言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喜欢测绘专业,是通过几十年的不断思考找到研究方向,为现实解决了一些问题,就慢慢热爱上了测绘。测绘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与创新,李清泉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此行业,用他们的智慧与果敢推动测绘应用向纵深发展。

    谈及对广东省测绘学会的期望,李清泉希望:一是学会能架起一座能让各政府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进行长效联系、互相学习的桥梁,以便对接各方的需求与研究成果,如组织开展多一些院士专家论坛、学术会议、高峰论坛、科技展览等活动。二是希望学会多提供一些交流机会给深圳大学,如在粤港澳大湾区、粤东西北等开展一些测绘新技术、新装备研讨交流会,深圳大学的测绘团队很愿意参与这些活动以提升自身学术和技术水平,从而以更好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广东测绘的发展进程中,为其建言献策、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

说明: 图片

    来源:广东省测绘学会

    编辑:张永超
    初审:齐   阳

    审核:彭震中

李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测量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