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建议  >  观点建议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经济社会发展并不需要装机量,而是发电量

2023-09-08   界面新闻   阅读量:227

图片来源:匡达/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郁娟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禀赋条件下,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变化、气候变化的约束下,如何实现中国未来宏伟发展蓝图——2050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9月6日举办的2023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气候投融资平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在分析了目前中国的能源战略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后作出上述总结。

    武强根据公开数据估算,按现有规划,中国到2050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中国人均能耗量将从目前的3.5吨标煤增长为7吨标煤。届时,能源供应如何同时做到清洁、富足、安全,是资源界和能源界需要考虑的问题。

武强院士在论坛现场发言。图片来源:论坛主办方

    目前,煤炭在中国能源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份量。武强展示了不同一次性能源从2000-2022年的生产和消费占比变化,指出煤炭在20多年间的消费占比下降明显,但生产占比的下降幅度较小,甚至近年还有所上升。其中,2022年中国煤炭的消费占比为56.2%,生产占比高达70%。

    他表示,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在报告中通常仅强调煤炭的消费占比数据,“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只有同时披露煤炭生产的变化情况,才能让民众和各级政府客观地认识当前的能源形势。

    除能源安全外,低碳转型是另一重要背景趋势。武强认为,在可再生能源热度背后,需要要有冷思考。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国火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7亿千瓦和3.9亿千瓦。风电及光伏的装机总量已达到火电的一半。

    与此同时,2022年风电及光伏的发电量仅有火力发电的六分之一。“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需要装机容量,而是发电量。”武强在会上表示。

    上述两项数据之所以存在差距,主要因当前中国电力系统对于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仍存在局限。

    武强指出,风机、光伏板等新能源发电设备均有寿命期限,通常在20年左右,如电量调节保障无法及时跟上,将造成极大的浪费。

    在演讲最后,他针对上述能源形势提出了三条低碳转型的对策,包括:在提高电量调节技术和调节容量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提高生产能效,以及打造清洁版的煤炭工业体系。

    他认为,清洁的火力发电加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以及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加上调节能力,将是中国未来主要应用的两种能源供应模式。

武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