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省人才服务中心主办、厚德瑞福公司协办的“彩云英才荟”“才聚云南·智慧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南行—院士(高端人才)沙龙系列活动在昆明举行,以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性技术为主题,集聚高端智力资源,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共话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此次活动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裕国,浙江大学教授姚善泾,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许建和等顶尖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经验分享;云南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云南白药、云南沃森、赛灵药业、昆明龙津药业等78家生物医药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人才代表90余人参加了活动,共同为云南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力量,为云南的发展推荐人才和项目,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云南转化。
现场,还向郑裕国院士和4名专家颁发了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人才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和‘引才引智特聘顾问’证书”。此外,郑裕国院士一行还到滇中新区中关村产业园和晋宁食用菌产业园开展实地调研,与园区和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对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指导。
据了解,“彩云英才荟”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聚焦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求,搭建的产学研企交流合作平台,旨在营造我省“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接下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持续组织开展“彩云英才荟”—“才聚云南·智惠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南行院士沙龙活动,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力量,搭建高端人才智力交流平台,努力打造集聚高端人才智力的强大“磁场”,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蓄势赋能。
专家“新”声
【郑裕国:大规模生物制造产业时代即将到来】
医药产业关系人民生命健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制造业是医药产业的基础,已经成为各国科技竞争和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当前,随着人类重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新的市场竞争形式和政策环境,对药物的高质量、低成本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生物制造是指在细胞或生物组分介导下实现物质转化的生产新模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同时提高药品质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裕国表示,将生物制造前沿技术融入医药制造过程,形成新的医药生物工业体系,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郑裕国讲道,要以生物工程技术推动医药工业发展,以合成生物学、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孕育新的产业变革,把生物医药创新渗透到合成生物学创造的各个环节,推动医药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医药生物过程智能设计、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与智能控制,实现医药生物过程装备智能制造引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制造作为一种物质生产创新模式,利用创造生命(工业酶、工业生物细胞等)和创制产品(医药、农药化学品等),正实现生产原料、制造工程、产品性质的重大革新。“目前,随着合成生物学、蛋白质改造、生物催化转化、生物过程工程等前沿生物技术的涌现,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新的医药生物工业体系形成,实现药品的低碳循环、绿色清洁生产。”郑裕国说,今天,大规模生物制造产业的时代即将到来,特别是对云南,生物制造产业大有可为。
【姚善泾:瞄准生物制药下游技术发展新趋势】
基因工程、工程菌构建、发酵培养、下游分离和纯化、制剂配方、质量控制、注册、临床研究、药品……这就是生物制药的一般流程。
其中,抗体是生物技术药物的“主力军”,抗体药物属于生物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生物技术生产的药品,通过人工基因重组后植入动物细胞中,把细胞当作工厂或者生物反应器来培养。
但是,抗体药物发展受技术门槛高、制备成本高、治疗费用高等制约因素,如何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成为发展抗体药物的关键。当前,抗体物研发中的下游关键技术是我国长期以来的薄弱之处,其中表达抗体、重组蛋白产品、抗体分离方法、是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瓶颈之一。
浙江大学教授姚善泾介绍道,生物制药的下游处理过程(分离纯化)占据了整个制药过程的60%以上成本和70%以上的能耗,研制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和改进下游过程,可望大幅度降低成本。
对此,姚善泾表示,要从传统的单一模式层析分离变成以混合模式层析的抗体分离,这也是生物制药下游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生物制药分离技术将从间歇操作到集成化、连续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过程可控、运行平稳、效率提高。
【许建和:生物转化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基于可再生原料绿色合成环境友好的化学品或材料单体,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和清除白色污染具有重大意义。
许建和表示,酶工程师需要设计和建立更强大的多酶途径来实现可持续的生物合成。对此,许建和设计构建了一个非天然的酶元件/器件工具箱,生物精炼油酸合成中链双功能化学品(C8-C10),包括8-羟基辛酸、9-氨基壬酸和癸二酸。“基于非常规位置选择性的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构建了6个即插即用的功能模块,便于进行灵活组装,从油酸出发可以合成10种结构多样的双功能高端化学品。”
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不同的生物转化模块(工程化大肠杆菌)所组成的菌群系统,可以将油酸生物炼制的单功能团副产物(例如正辛醇和壬酸)酶促转化为双官能团型8-羟基辛酸和9-羟基壬酸,使得油酸生物炼制的碳原子经济性(利用率)从50%大幅提升至100%。“酶是生物制造产业的‘芯片’,是生物技术创新的核心和国际知识产权争夺的焦点,今天,生物转化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云南网记者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