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鸣院士在家乡分享“出发”的故事。顾俊摄
“与其犹豫踌躇,不如选择出发,我喜欢出发。”5月16日,以“我喜欢出发”为主题的“吾论如何”成长讲坛第三期线下沙龙在江苏泰州兴化市举办。活动现场,兴化籍中国工程院院士、桥隧及海工工程领域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林鸣和大家分享了他一次次“出发”的故事。
放弃“铁饭碗”参加高考,是林鸣的第一次出发。彼时,刚满20岁的江苏兴化县化肥厂工人林鸣,正在外地学习制氧核心技术,这是骨干员工才有的机会。当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他毅然做了一个决定——参加高考。“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乡村,还是放弃化肥厂稳定的工作参加高考,始终不变的是对知识的追求。”林鸣说。
林鸣院士参与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受访者供图
铺就远方的路,需要知识、勇气和坚韧。从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毕业后,林鸣被分配到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工作,因专业能力突出,成长很快,上世纪90年代初,他担任珠海大桥项目经理,开始负责建桥工程。2011年,林鸣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外海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堪比“海底穿针”,2013年大桥首节沉管安装,林鸣率领团队鏖战96小时,创造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的先河。
第八节沉管安装关键时期,林鸣鼻腔大出血,四天内进行两次全麻手术,术后第七天他又到现场指挥作战。2017年5月,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16厘米的偏差在水密工程合理范围之内,大家都准备庆功了,唯有林鸣不答应。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降到了不到2.5毫米,林鸣团队5年探索、全球首创的“半刚性”施工技术得到验证。
据统计,整个港珠澳大桥共产生了1000多项专利,先后获得《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2018年全球最佳桥隧项目”、国际隧道协会(ITA)“2018年度重大工程奖”、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期刊“2018年度隧道工程奖”三项国际大奖,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林鸣院士为兴化市“板桥英才”成长导师工作室揭牌。顾俊摄
青年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活动现场,林鸣为兴化市“板桥英才”成长导师工作室揭牌,并与基层党员干部、青年群体互动交流。他强调,要善于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发挥出团队的力量;鼓励青年朋友适应时代要求,认真学习,掌握更多本领。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作为从水乡兴化走出去的杰出人物,林鸣对家乡充满感情,他希望泰州特别是兴化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好科技的力量,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王丹丹 吴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