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2021年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对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进行公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当选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增选院士后,林鸣第一时间给西安交大方面回信。
回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西安交通大学师生校友大家好:
衷心感谢学校的祝贺!
并十分荣幸作为校友与大家分享喜悦!
1977年在学校参加的那一次培训是我人生轨迹改变的起点,要掌握制氧机操作除了需要一些热工学基础,还需要建立一些系统控制的概念,我在学校的半年认认真真学习了不少知识,成为了我的“知识第一桶金”。
结业的时候,学校安排我们去北京参观,我是在当时天安门广场的广播中第一次得知高考信息。比之各位校友,我在学校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对一生的影响和改变极为深刻。
后来在长期工程建设中,深受“西迁精神”激励,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在此再次向学校致以深深感谢!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实现知识型社会建设教育最关键。作为莘莘学子祝学校为实现国家的新时期建设宏图做出更大贡献!
林鸣
2021年11月28日
No.1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一部中国人造桥史
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人的造桥史。
其实在近代,随着我们工业技术的全方位衰落,世界造桥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很难看见中国人的名字了。
近代国内的一些大桥,全是外国人帮我们造的。
济南的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建的;
安徽蚌埠的淮河大桥,是英国人主持建造的;
黑龙江的松花江大桥,是由俄国人修建的;
而广州的珠江大桥,是美国人设计建造的;
我们原本引以为傲的造桥技术,在近代却根本抬不起头。我们空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称号,却造不出一座自己的现代化大桥。
西方人甚至一度断言:“中国人造不出钢铁大桥!”
在我国著名的造桥大师茅以升想要在钱塘江上造桥时,外国人都讥讽他说:“能在钱塘江上造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呢!”
茅以升费尽千辛万苦,造出了我国第一座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林鸣是江苏泰州兴化人,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
他痴迷工程技术,注重工程实践,特别善于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非凡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技术成就,是我国地下工程、隧道工程与桥梁等领域的领军人物。
林鸣长期坚守一线,亲力亲为主持工程建设。在超深基坑、深水基础、沉管隧道与大型桥梁等领域解决了众多世界级工程难题,实战能力和实际经验特别突出;他主持的多项工程都是国家重大工程的典范,也是我国各阶段工程建设发展进步的杰出代表,业绩卓越;他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了国内外工程界的众多第一次及中国工程建设记录。
2005年开始,林鸣开始参与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直到2018年大桥建成通车,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桥梁建设技术难题,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隧道建造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建设技术领跑世界的大跨越。
2010年,林鸣担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他率领数千人的建设大军奔赴珠江口伶仃洋,开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术高峰的创新之路。为打造好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他10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直到最后一根沉管完成精准对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33节沉管安装完成后,成为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开创了诸多工程新技术先河,实现了世界深埋沉管技术的突破,为我国隧道技术向国际领先水平迈进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4月21日,林鸣荣获“2014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2015年4月28日,他被中 共中 央、国 务 院授予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4月,获得2018年“最美职工”荣誉称号。
No.2
母校给了我“知识第一桶金”
林鸣的父亲是南京人,母亲是扬州人,上世纪60年代调到兴化工作。
母亲在兴化肉联厂做会计,父亲是一个工厂的负责人。
“文 革”期间,他们全家被下放到兴化农村。
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林鸣兄弟借住在别人家,父母住的是很小的茅草棚。
1957年出生的林鸣,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他当过3年农民,4年工人,他拿锉刀、锯子,学当铆工和起重工时,绝对没想到,这些动手能力,将来会去造桥。
1977年的时候,林鸣是只是一名化肥厂的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