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高校应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

2023-03-11   中国电子报   阅读量:23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成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两会期间,《中国电子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制约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最根本的是高层次人才和基础研究水平的欠缺。”他坦言。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攻克了系列“卡脖子”技术。高校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实现装载能力与飞行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直接应用于重大型号任务。

    长期坚守教育和科研一线的张卫红认为,高校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集多个学科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持续巩固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地位,为国家输出高质量人才、输出创新思想、输出先进技术,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支撑。

    在张卫红看来,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特别是要把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重心转移到青年科技人才身上。一方面是多给他们压担子,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支持他们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当主角、挑大梁。另一方面要营造勇于探索、潜心专研、宽容失败的科研氛围,支持科研人员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引导从事基础研究人员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静下心来,持之以恒潜心研究,在夯实科技创新的地基上下苦功夫。

    “高校不仅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还是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准确把握新型举国体制精神内涵,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是当前国内高校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张卫红表示。

    一方面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学科布局比较早,学科体系比较成熟完备,多数大学有很好的学术传承,是国家基础研究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天然优势和资源条件,为推动专业间、学科间,以及科教、产教交叉融合,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在通过有组织解决复杂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者丨齐旭

    编辑丨徐恒

    美编丨马利亚

    监制丨连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