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王建国院士:青年一代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心

2022-10-26   中国江苏网   阅读量:203

    当今时代,信息瞬变,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给出了他的答案。在他看来,青年一代要对科学前沿发展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心,做“T”型和“π”型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

    王建国解释,“T”型人才指人要有一条垂直的专长主线,水平线的适应面则相对较宽。“π”型人才意味着要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方面是自己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是跨专业的知识,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有所成就。“没有宽阔的视野,很难有所创新和突破。”在他看来,大部分科学研究,尤其是前沿性的科学研究都涉及专业学科的交叉和问题渗透组合。

    从业以来,王建国长期从事城市设计和建筑学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并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他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构建和提出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揭示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建构机理,初步破解了城市建设中有关高度、密度、风貌优化和管控等方面的设计难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前瞻性提出未来建筑的几个发展方向——低碳绿色、数字技术、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和新型城镇化。

    王建国认为,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城市的法则。“我的老师齐康院士经常讲,不懂城市的建筑师不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师。作为建筑师,懂得城市设计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其次要实践,也就是下工地。同时,懂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也十分必要。”

    而谈起和建筑的结缘,他将其归因于一场棋局。“填报高考志愿期间,我正好在和棋友下棋,他说我画画好,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有很多厉害的建筑大师,其中就包括杨廷宝,跟着他学习会收获良多,机缘巧合下,我就报考了建筑专业。”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他也逐渐将研究方向转移到了城市设计方面。“我印象比较深的作品是南京牛首山景区游客中心,我们的设计总体比较抽象,还在游客的路线设计上融入了禅宗文化要素,回应了社会各界和公众心目中所预期的集体记忆。”

    在王建国看来,绝大部分的建筑,都是“为人所用”,这个“人”是社会人群,更是人和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完整性,建筑要为推进人类社会进步做贡献。“以乡村振兴的村容改造为例,它不仅真实改变了环境,还改变了人的生活生产行为,也改变整个社会文明方式,这就是建筑的深层次意义。”王建国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但王建国仍坚守科研一线、教学一线,在他看来,能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累积进步、精神传承方面做出贡献,是自己的责任。“学无止境,探索也永不停息。如何将定性艺术的评价和数理式的量化内容在新的数字环境中整合,这是我们未来研究的目标。”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耕本领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通讯员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