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最美”风采录」贲德:让祖国母亲的“眼睛”看得更高远

2020-11-30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量:47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汇聚起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经各地方、各学会、各单位推荐,共有400余位科技工作者入围,我们将陆续推出部分入围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让我们一睹他们的最美风貌吧!

    自主创新,引领探测感知发展

    矢志强国,辛勤铸就国之重器

    贲德,我国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今年81岁(现82岁),吉林省九台市人,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从事雷达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为我国研制相控阵预警雷达、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光华基金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贲德院士工作照

    梅花香自苦寒来

    1938年,当贲德老人出生时,中国东北三省还处于日本侵略者的黑暗统治之下。但幸运的是,当他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家乡已经得到解放。

    “我的家乡是1947年成为解放区的。解放以后我开始上学。1951年小学毕业。当时,学费很少,如果家庭困难的话,学费还可以免收。”

    1951年,小学期间年年考第一的贲德,被保送到县城唯一的一所初中学校。学费可以减免,但住校的几元伙食费,还是难住了有四个孩子的农村家庭。

    “我父亲当年就对我说,能不能念就看你自己,他的意思就是,你如果能吃苦,不住校,你就可以继续上学。”“吃苦”,并没有吓倒十几岁的小贲德。每天往返40里,他披星戴月,跑步上学!

    “那时候,天不亮,我就离开家往学校跑,到了学校就上课,放学后就赶紧往家跑,等到家的时候,天都黑了。当年哪有钱去买鞋啊?我就穿着我母亲做的布鞋来回跑,没几天时间,鞋上就磨出一个洞。后来我舍不得穿鞋走路,出门不远,我就把鞋脱下来,光着脚往学校跑,快到学校了再把鞋再穿上。当时我就想,只要有机会念书,再苦再累好像也不怕!”

    1957年,贲德高中毕业,考上著名的“哈工大”。他当年的人生目标是:“学得文武艺,服务新中国”!

    在“哈工大”学习期间,贲德一门心思汲取知识、储备能量。5年后,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叫“14所”的单位。现如今这个单位全称为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它一直是我国雷达领域大名鼎鼎的地方,是新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和领军者。

贲德青年时期证件照

    坚持艰苦奋斗 勇于攻坚克难

    “我参加工作以后,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个是研制相控阵雷达,一个就是研究脉冲多普勒雷达。这两项技术,应该说在雷达领域里边最重要,而且是最实用的技术,支撑着我们国家目前所有的雷达技术。”

    从“中华神盾”驰骋大洋,到先进战机超远程打击,再到打造坚固的空防体系……负责探测预警、引导打击的雷达,是重要核心。也正是在贲德院士和他的团队多年努力下,当今中国雷达的性能水平,在全世界都位于前列,不容忽视。

贲德青年时期工作照

    一项又一项重要成果固然令人欣喜,可又有多少人了解这一路走来的的艰辛。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雷达事业,几乎是从零起步。上世纪60年代贲德来到14所工作时,不少领域也还是处于空白。当时上级明确要求他们,要服务“两弹一星”工程,让中国挺直脊梁。就在这时,贲德这位从“哈工大”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单独受领了一项紧急任务——制造一种专用仪表,主要用途是保证导弹、卫星能够进入预定轨道。他日思夜想,最终从一本俄文专业书中找到了灵感,顺利研制出了高精度振荡器。

贲德工作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放慢,科技水平不高,完全靠我们中国自己研制全新的相控阵雷达,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贲德和他的同伴们不信邪、不服输,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日以继夜地向着目标发起了冲锋。

    现如今,在我国的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八层楼高、雷达阵面有两个半篮球场大小的“巨无霸”建筑。这里现已成为许多军事爱好者向往的一个探险圣地。之所以叫“探险”,是因为那里山高荒凉,与世隔绝。而当年的贲德,却在这里奉献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贲德工作照

    他牵头研发的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在退役前的几十年时间里,用近万个“电子眼”时刻不停地扫描着遥远而广阔的天际,使我们国家清晰瞭望空中情况的距离足足延伸了数千公里,为保卫国家安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后,贲德功成名就,他本可以在熟悉的相控阵领域继续深耕细作。可就在这时候,上级又给他下达了新的任务。

    “突然让我搞机载雷达,最新的叫脉冲多普勒体制雷达。研制这种雷达很不容易,美国也是用了近20年才从理论变成了实践。”

贲德工作照

    眼看自己的国家生生地被别人“卡住了脖子”,一直怀揣报国之心的贲德,拼尽全力要掰断别人勒紧的手腕,为中国人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十年后,该型雷达鉴定会通过当天,贲德住进了医院。然而,祖国母亲被解开枷锁的喜悦,已经远远超过自己身体上的痛苦

    时任国家领导人用的“争气”这个词,是对贲德报效祖国的最高评价。“他知道这个事做成了,就打电话来祝贺:别人不卖给我们,现在靠自己力量把它搞出来了。你们搞了一部‘争气雷达’!”

贲德院士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留影

    普及科学知识 要从孩子抓起

    81岁的老院士,至今还在为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奔波操劳、拼搏努力。

    “如果墨守成规,还搞什么科研?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新事物,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素质。”

    如今,贲德和他所从事的中国雷达事业,已经从跟跑、并跑向领跑前进。现在,他和他的团队正瞄准性能更先进的某新型雷达奋力攻关,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让祖国母亲的眼睛能够看得更高、更远、更清晰。

    “虽然很多国家都在努力,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把它做出来。我们也在努力之中。”

    眼下,他还带着多名研究生,博士就有十几个。说起雷达事业的未来,他的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嘱托。

    “有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想,现在的年轻人眼界很开阔。如果要想有更大作为,重要的是,他们要有吃苦精神,再一个,不要好高骛远,同时还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贲德院士荣获江苏“2018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江苏省的各个地方,给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学意识。

    “记得我去扬州市江都县小学作过一次报告,同学们后来反馈说,他们原来都是想当明星,现在他们改变想法了,都想当科学家。从这个事情上,我想,普及科学知识,要从孩子抓起,一定要让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文/央广军事 责编:张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