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百年瞬间丨中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2021-09-07   新京报   阅读量:94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1988年9月7日凌晨4点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命名为“风云一号”A星,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然而,就在“风云一号”发射前五小时,出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每当想起那个时刻,中国工程院院士、“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都会重回那个万分紧张的氛围中。

    孟执中:开始是好好的,准备各方面工作的。指令的按钮一按下去,启动卫星的这个工作,一下子全都没了,一个信号都没有了。临射前5小时,这个紧张程度是不得了。

    想到发射任务的艰巨性和无比重大的意义,孟执中很快平复了紧张心情,迅速投入到设备的检修工作中。

△中国极轨气象卫星开拓者之一,孟执中

    孟执中:在塔架上展开以后,把整流罩的帽子摘掉,在平台上进行测试。平台四五十公尺,一展开以后四边本来是围起来的都敞开了。在四五十米高,二十多平方的(平台)上面,摆了示波器、电压表等东西,找故障原因。人不多的,不能多站人,弄好已经是第二天清早了。

△1988年,“风云一号”卫星发射前,工作人员对地面应用系统进行最后复核。

    随着故障的排除,火箭携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卫星和地面系统建设从无到有的重要节点,从此,我国告别了完全依赖外国气象卫星数据的历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卫星体系。然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风云一号”A星仅仅服役了39天,并没有达到预计寿命。

    △1988年,时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向与会议代表展示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观测的首张云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气象专家 许健民:第一个问题就是,刚刚开机,红外刚开机,马上就堵住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实验室里头不够洁净,不够干净。我们大气里有水汽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杂质,卫星上去以后红外云图要在-180摄氏度这个情况下工作,那么低的温度,只要有不丁点水汽,这个水汽就要在传感器上结冰,结了冰以后就把传感器挡住了。所以一开机的时候有云图,过了两天没云图了。这说明什么呢?以前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个实验室的环境洁净是多么多么的重要。

△1960年,孟执中在苏联科学院学习期间在莫斯科留影

    航天人也会有失利,但永远不会屈服。孟执中和科研人员立下誓言:一定要把自己研制的气象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传回清晰的云图。1999年,“风云一号”C星发射上天,升空后的头几天,就观测到了祁连山的降雪范围,从此揭开我国长寿命、高可靠连续稳定运行的气象卫星业务化的序幕。

    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气象卫星非常有计划的,有步骤的,从研制,从卫星上天实验,一直到最后实际的应用,这个步骤,气象卫星走得是最快的。

    从196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气象卫星事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1988年9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一颗气象卫星,并发回第一幅云图照片。

    如今,借助着苍穹之上的风云气象卫星,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悠悠白云、深邃海洋和斑斓大地,更能通过监测风云变幻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防灾减灾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保障民生的“天眼”。

    编辑 辛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