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中国院士馆

陈能宽

(1923.4.28~2016.05.27)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核武器科学家、爆轰物理专家、金属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物理、特殊材料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多次在技术上参与领导和组织了国家核试验,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功勋。在领导、制订和实施国家863计划过程中,为推动我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 1

    “两弹元勋”陈能宽: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

    陈能宽出生在江垭镇一个普通的士绅家庭,他的一生历经波折,从出国求学到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从放弃独领风骚的金属物理学领域到全身心投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陈能宽一生无怨无悔,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被表彰为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精英,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陈能宽的光辉人生。怀着对陈能宽的敬仰,我们走进陈能宽的故乡江垭镇。</
  • 2

    “核盾支柱”陈能宽

    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能宽院士,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而“隐身”戈壁荒原、深山峡谷,以身许国,俯仰无愧。从出国求学、扬名海外到毅然回国、科技报国,从青年科技栋梁到铸造核盾的支柱,他是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传统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科技创新为国为民1960年6月,37岁的陈能宽由中央选调到二机部北京九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担任爆轰物理研究室主任。当时,我国急需通过爆轰物理实验,对原子弹理论方案加以验证。陈能宽感到既光荣又有些底气不足,因为他“原是学物理冶金和金属物理的,对搞原子弹所需要的核物理知识,以及有关炸药、爆轰方面的知识,都是外行”。陈能宽带领团队从“零”做起,仅用两年时间就手工造出上千枚炸药部件,做了上千次试验,初步建立起核武器爆轰物理理论和试验体系,完成了相关设计和测量研究工作,并带动了炸药以及光、电测试的技术攻关。之后,在陈能宽和王淦昌等人的组织领导下,大型爆轰试验节节突破,为原子弹、氢弹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我国核武器加紧攻关的
  • 3

    陈能宽:诗词情怀写豪迈

    在“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他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旁人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受命参与原子弹研制中最为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之前,他从未接触过炸药,甚至连雷管都不知为何物。然而,他却不辱使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世界级的技术难题。“东方巨响,大漠苍茫,云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在众多科学家中,他又有难得的诗词情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金属物理学家陈能宽。“灵台无计逃神矢”1923年,陈能宽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青少年时期正逢民族危亡之时,他便早早在心中埋下“知识报国”的宏愿。战火硝烟中,这位热血少年拼命学习。初中毕业时,陈能宽凭借最高分获得奖学金,考取由长沙内迁至沅陵的雅礼中学。1942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系。随着抗战胜利,陈能宽也大学毕业了。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刚刚从日本人手中接管过来的天津炼钢厂做分析员。
  • 4

    追忆陈能宽院士:能容天下事 宽待身边人

    家里的陈设和4年多前他患急症去住院时没什么两样。只是,生前居住的小区公告栏里贴出了一张讣告。5月27日,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陈能宽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岁。6月2日,陈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前来吊唁的人排起长队。为国书写大文章1999年,他和朱光亚、周光召、于敏等23位科学家一起,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60年6月,在冲破美国封锁回国5年后,37岁的陈能宽却突然接到通知:调入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