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谈科技  >  院士谈科技详情

李国杰:"小米加步枪"的自信与坚持

2015-02-28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56

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赵广立 时间:2015-02-06

 

 

    “得到公众的认可,我最大的感想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需要长期技术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持之以恒,不放弃,不动摇。”

 

    说起中国IT界的大咖,李国杰这个名字似乎鲜为人知。然而,这位低调朴实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深藏不露的“学院派掌门”,一手打造并缔造的“曙光”和“龙芯”两个计算机领域的国产高技术品牌,享誉世界。

 

    近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峰会”上,曙光公司获膺“中国十大IT自主品牌”,曙光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获评“中国自主品牌十大领军人物”。

 

    “曙光模式”有哪些借鉴意义?从科研到创业,李国杰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近日,在《中国科学报》对李国杰的专访中,他首次谈到曙光的文化基因和“曙光模式”的可借鉴之处,或许对当前创新体制改革有所启发。

 

    埋头20年只干了一件事

 

    《中国科学报》:在人们心目中,你一向低调。听说这次你也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评上自主品牌领军人物,因为曙光公司没有报送过任何材料。不过,这次能获得业界的肯定是件令人高兴的事,能否谈谈获评“中国自主品牌十大领军人物”后的感想?

 

    李国杰:相比华为、阿里巴巴等真正有国际影响的龙头企业,曙光公司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大。感谢参与评选的网友和评委专家对我的信任和肯定。我想,这是对曙光公司20年来矢志不渝坚持自主创新的肯定,也表达了公众对中国计算机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向高端水平迈进的期望。

 

    《中国科学报》:1993年,你主持的我国第一台对称式多处理机系统“曙光1号”在智能中心研制成功,科技界曾评价,它的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两年后,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曙光1000”问世,我国正式跻身国际高性能计算机竞争舞台。从中可以看出,中科曙光现在几乎成了自主创新的代名词。作为领军人物,你对曙光的这20年如何评价?

 

    李国杰:曙光公司今天的成绩是经营班子和全体曙光员工的努力取得的,我个人的贡献不大。得到公众的认可,我最大的感想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需要长期技术积累,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持之以恒,不放弃,不动摇。近20年来,曙光公司没有分心,只埋头干了一件事:掌握高端技术,打造高性能计算机的自主品牌。

 

    品牌是信誉的积累,品牌的附加值是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曙光公司的文化基因传承了中科院计算所“科研为国分忧,创新与民造福”的价值观。从总体上看,在计算机领域我国企业的技术储备与国外龙头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逐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

 

    研制CPU时曾一片嘲笑声

 

    《中国科学报》:早在曙光创业初期,你就提出要有“‘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飞机加大炮’的信心”。在那个时候,你对曙光“小米加步枪”一定能成功的信心从何而来?

 

    李国杰:曙光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中国市场上几乎所有高端品牌的计算机都是国外的,科研单位有一些研发成果也只能自己用,没有作为产品在市场卖。2000年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CPU芯片,那个时候国内一片嘲笑声,有些人在网上写文章说,这点钱想做CPU芯片,真是“鸡蛋碰石头”。现在回头看,敢不敢碰多数人认为不可做的核心技术、敢不敢做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确实有个自信心的问题。

 

    我之所以对“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飞机加大炮”有信心,是基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计算所几十年来深厚技术积累的认识。服务器也好,CPU也好,不管多么复杂,对中国计算机学者而言,不存在禁区。中科院计算所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在设计高水平的计算机,对计算机如何工作的原理是明白的。基于这种自信,曙光人才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中国科学报》:“偏向虎山行”就是你后来强调的“实践是探索新技术发展道路的唯一途径”了?

 

    李国杰:毛主席说过,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对一件事情难易的认识也有个螺旋式深化的过程。通过科研实践,我们才明白我们和国外龙头企业的真正差距在哪里,从“事非经过不知易”到进一步理解“事非经过不知难”,逐步进入服务器和CPU设计的高端境界。

 

    其实,小公司也可以作出大贡献,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很多。英特尔公司在只有两三百人的初创时期,比现在曙光公司规模还小,就已经发明了影响世界半个世纪的硅平面工艺和4004微处理器。

 

    “曙光模式”的借鉴意义

 

    《中国科学报》:现在在我国有个普遍现象,叫“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即我国的高技术产品主要依赖国外技术,而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锁在研究室里面。只有通过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才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中科曙光的成功模式,无疑对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做出了表率作用。那么,在你看来,“曙光模式”对于推动我国科技成果产品化的借鉴意义体现在哪里?

 

    李国杰:政府部门和媒体在宣传“科技成果产品化”时存在一些误区,往往寄希望于大学与科研机构向下游多走一步,使得所谓“科研成果”能更多地被企业直接采用。

 

    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走过的弯路是以国家科技项目导向,导致获得国家项目经费成为突破核心技术的动力与追求目标。实际上,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必须以企业为主体。科研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只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把知识变成能取得效益的产品。20年来,曙光公司走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产品化”道路。

 

    以高端服务器的并行文件系统为例,我指导的三代博士生的研究方向都是集群文件系统,在计算所内研究了十几年,但一直做不到商品化。等到一批计算所的博士毕业生应聘到曙光公司工作后,按公司的机制管理又开发了两三年,才成为曙光公司的看家技术之一——ParaStor(并行存储系统)。曙光上市募集的资金还要继续投在这个方向上。

 

    这几年曙光公司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要求不光是市场占有率和净利润,每年都对自主技术的增值提出了硬性要求。当企业对自主创新有了内在的强烈需求,就会主动到大学和科研机构寻找和挑选可产品化的“科研成果”,这可能是可借鉴的“曙光模式”。

 

    《中国科学报》:中科曙光不仅在自主创新上传为佳话,在市场上也业绩骄人。去年11月,中科曙光在上市首日即现涨停,此后又连续封住22个涨停板。这无论如何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你曾说“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形成产品差异化,才能与国外对手进行竞争”,能否请你谈谈,曙光在市场竞争中“产品差异化”的战略?

 

    李国杰:差异化的产品战略是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例如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种创新技术的涌现,用户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服务器行业进入了因需定制的新阶段。曙光也不甘落后,开始发力服务器定制。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曙光目前可以提供定制生产、结构外观设计、产品功能定制优化、实施方案定制、定制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在科技领域,技术领先才能打造出核心竞争力。尤其在科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形成产品差异化,才能与国外对手进行竞争。不过产品的差异化战略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已经不再具有唯一的优势,服务差异化将提升产品差异化优势。产品的差异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而服务是千差万别的,每个用户的需求都不同,服务更能形成差异化。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计算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