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谈科技  >  院士谈科技详情

戚发轫:天宫二号2016年前后发射2018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

2014-11-13   中国工程院   阅读量:482

来源:金陵晚报 记者:王君 时间:2014-10-25

 

 

    按照计划,中国将于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可能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

 

    昨天,在江苏省科协承办的“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江苏报告会上,中国空间技术专家,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透露:“目前正全力攻关的技术难题是将飞船载重能力从10吨提升到20吨。”

 

    1昨天长三丙火箭“首飞”

 

    为探月工程三期“探路”

 

    中国正在研制

 

    大吨位“货运飞船”

 

    3新闻背景

 

    昨天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随后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完成了中国长三丙火箭首飞。

 

    戚发轫说,长三丙火箭的首飞成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是一次“验证性的飞行试验”,它是为探月工程的三期探路。

 

    戚院士解释说,之前的嫦娥号系列“奔月”,要求的都只是“抵达月球”,并没有要求它再次“返回地球”,而此次长三丙火箭的首飞试验,其实是为探月三期探路,这次发射的试验器飞抵月球附近后自动返回,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经跳跃式弹起后,再次进入大气层。

 

    戚院士解释说,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抵达月球后再返回的关键技术,探月三期要“拿点月球上的东西”再回到地球,为之后的载人登月进行技术准备。

 

    戚发轫透露说,中国要想建立空间站,有四大技术难点需要突破,目前我们已经攻克了两个,一是宇航员的出舱,二是飞船和空间站的交会对接技术。

 

    第三个技术难点就是空间站的补给技术的攻克,这需要提高飞船的运载能力,目前我们载人航天飞船的主要任务还是运人,它的运载能力大约只有300公斤。这是远远不够的。

 

    戚发轫称:“目前中国正在研制大吨位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它的研制的核心使命就是将尽可能多的货物运往太空,目前中国设计的货运飞船的运载目标将会比现在的飞船提升几十倍,它的货运能力应该是能将数吨重的货物运往太空,这是建立空间站的飞船运载能力上必须完成的突破。

 

    探月小飞完成

 

    首次中途修正

 

    北京时间10月24日02时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

 

    此次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一次重要的验证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计划,飞行试验器飞行过程约8天,在经历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等五个阶段后,返回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卢森堡4M小卫星,主要用于验证卫星长效电池工作情况。北京时间24日16时29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成功实施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中途修正。

 

    据北京飞控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介绍,在这次中途修正前,中心于24日晨控制飞行试验器携带的相机,拍摄了飞行试验器远离地球的飞行场景。截至昨天16时,飞行试验器已在太空飞行了14个小时,距地面高度约13万公里。

 

    据新华社

 

    2载人登月

 

    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远远不够

 

    天宫二号、空间站核心舱发射

 

    已有预计的时间表

 

    4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以来,已经顺利研制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试验站,每一次任务都是圆满地完成。戚发轫称:中国的载人航天到目前为止是“十全十美”的,所有的航天员都是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地面。

 

    随着昨天长三丙火箭的首飞,为探月工程的三期进行探路,更多的人关心:中国的航天员什么时候能够踏上月球?

 

    对此,戚发轫分析说,目前中国航天的载人探月的技术准备工作虽然已经在着手进行,但是国家层面对于中国载人探月还未正式立项,从目前的技术准备来看,从火箭的运载能力上,尚未达到载人登月的技术要求。

 

    戚发轫称,中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在10吨左右,今年有望竣工的海南文昌发射场,未来将会发射大推力的火箭,运载能力有望达到20吨,但是如果要想把航天员送往月球,从目前的载人航天的第一宇宙速度向第二宇宙速度的突破,火箭的运载能力需要达到80吨到100吨,这将会是未来需要突破的一个技术难点。

 

    第四个需要突破的技术就是空间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戚发轫表示,这是保证航天员能够在空间站生存的一个前提。

 

    他解释说,“目前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需要的水、呼吸的氧气,保证生命的蛋白质都是靠航天飞船‘驮’上太空的,这肯定不行,必须让生命保障系统能够在空间站再生。”

 

    戚发轫说,当中国完成了大吨位的货运飞船以后,那么发射天宫二号上天的任务就可以进入“日程表”,按照目前的计划,中国也有望在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进入太空。

 

    之后将会进行空间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攻克试验,目前的预想是在2018年前后,中国有望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进入太空,之后将会在太空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戚发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航天系统工程及航天器设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