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士动态  >  院士动态详情

高润霖院士:中国人群冠心病最新流行病学-健康界

2017-08-21   健康界   阅读量:173


冠心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敌,应对冠心病,需要掌握目前我国冠心病的死亡率、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控制等“敌情”。在2017年8月11日召开的中国心脏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揭晓了最新的中国人群冠心病流行病学情况。

高润霖院士指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2015年死亡统计数据,心血管疾病死亡占主要疾病死因首位,而且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城市。2015年中国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中,农村和城市心血管死亡占比分别为45.01%和42.61%。

图1 高润霖院士

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1990-2015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总体呈攀升态势,90年代城市居民心血管死亡率高于农村,但2010年以后农村居民心血管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居民。

图2 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

高院士指出,这里所说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和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我国农村一直高于城市。死亡率受发病率和治疗成功率、住院病死率等影响。农村高于城市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的危险因素控制不佳,发病率高;二是农村救治条件不如城市,病死率高。

在加入年龄权重以后,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这个趋势可能说明我国的心脑血管病防治措施初见成效,但还需要多观察几年。防治措施见效可能有两个原因:高血压控制有进步,脑卒中治疗有改进。

图3 2003-201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4 1990-2013年中国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

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2002-2015年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原先农村死亡率低于城市,但其增加速度比城市快,到2015年时农村与城市的冠心病死亡率没有差别。心肌梗死死亡率原先也是城市比农村高,现在也反过来了,农村比城市高。可能原因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但卫生知识普及跟不上,心肌梗死发病率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心肌梗死救治条件比城市差,病死率高。

图5 2002-2015年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6 2015年中国城乡不同性别人群冠心病死亡率

图7 2002-2015年城乡地区急性心梗死亡率变化趋势

高院士对1990-2013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做了分析,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在上升,女性的偏平,但总人口的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是上升的。高院士根据地区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分别做了比较。无论城市农村和男女性别,随着年代增加,年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增加。

图8 1990-2013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9 2002-2015年城市男性各年龄别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10 2002-2015年城市女性各年龄别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11 2002-2015年农村男性各年龄别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图12 2002-2015年农村女性各年龄别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变化趋势

高院士对于心血管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做了如下小结:

●我国年龄标化的脑卒中死亡率已经下降,可能由于高血压防控初见成效及脑卒中救治水平提高。

●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态势,农村比城市上升更明显,城乡死亡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但年龄标化死亡率仍呈明显上升。

●心肌梗死死亡率呈明显上升态势,农村上升尤为明显,死亡率已超过城市,主要由于生活方式改变,预防未跟上,农村救治水平低,病死率高所致。

冠心病患病率

冠心病的患病率呈攀升态势。2003-2013年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提示,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从2003年的4.6‰提高到2015年的10.2‰,增加了2倍多。

图13 2003-2013年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十二五”期间抽取小样本进行了冠心病事件的调查。冠心病事件包括心肌梗死、PCI、CABG、冠状动脉造影、冠脉CT和冠心病住院。根据统计结果,我国城乡居民冠心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城市(376.7/10万)高于农村(244.6/10万),男性(334.2/10万)高于女性(231.8/10万)。

图14“十二五”期间高血压及重要心血管病调查—冠心病事件加权患病率

相关危险因素变化

1.高血压

冠心病和脑卒中都与危险因素有关,高院士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超重肥胖、膳食结构变化和体力活动减少等。

“十二五”期间进行了高血压患病率调查,2015年为23.0%,比2002年的18.8%明显升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均有提高,但仍不理想。高血压的防治见到了成效,但仍需努力。

图15 历年高血压患病率调查

图16 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变化趋势

图17 1990-2013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

2.高胆固醇血症

1984到1999年北京市人群总胆固醇水平男性和女性均升高了24%。从2002年到201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8岁人群男性与女性的平均血脂水平均有升高。全球胆固醇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但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却背道而驰,男性与女性每10年分别升高0.08mmol/L和0.09mmol/L,显然我国的胆固醇水平控制是不够的。

图18 1984到1999年北京人群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

图19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8岁人群的平均血脂水平

图20 全球胆固醇流行趋势

根据赵冬教授等对1984-1999年北京冠心病死亡情况的调查,冠心病死亡的增加77%归因于胆固醇的升高;而美国经验也证明,胆固醇控制对于降低冠心病死亡的贡献最大(降低24%)。

图21 北京数据:胆固醇水平对冠心病死亡的影响

图22 美国经验:胆固醇控制对于降低CVD死亡的贡献

3.吸烟

我国15-69岁人群吸烟率有所下降,男性从1996年的63.0%降到了2010年53.9%,女性从3.8%降低到了2.1%。目前吸烟的控制水平还不够理想,政府方面的控烟力度还有待加强。

图23 我国15-69岁人群吸烟率

4.其他危险因素

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超重肥胖、膳食结构变化、体力活动减少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改善。

图24 糖尿病患病率大幅上升

图25 超重与肥胖

图26 膳食结构变化

图27 体力活动减少

高润霖院士总结了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他认为,我国居民的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增加,吸烟率只是略为减少,这是我国心血管病增加的根本原因。高血压防控的改善使得脑卒中的死亡率有下降。而高胆固醇血症的升高及防控的滞后,加之综合危险因素是冠心病死亡率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

最后,高院士就我国冠心病流行病学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我国脑卒中的标化死亡率已经下降。

●冠心病标化死亡率及心肌梗死死亡率仍呈上升态势,与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尤其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及防治工作的不力有关。

●全面防控危险因素,尤其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尤其农村地区再灌注治疗水平是降低我国冠心病死亡率的关键。


本期众说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