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医生服务的是“人”,不是“病”

2023-04-27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阅读量:318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李爽)4月26日,已经82岁的高润霖院士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娓娓道来,一边和善儒雅地打着手势,一边梳理着他近60年的从医心得。

    37岁考入协和医科大学攻读硕士、44岁前往美国学习介入治疗,作为第一批学成归来的冠脉介入医生,高润霖开创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多个第一。他把外界的夸赞看得很淡,说到这些荣誉,他很平静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心内科医生。我想,只要自己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高润霖(左一)前往心血管病儿童患者家中看诊。受访者供图

    心血管疾病谱发生变化,冠心病、脑卒中明显增加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这背后伴随着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谱的变迁。提到这一问题,高润霖严肃了许多,非常耐心地解释了这30年来疾病谱的变化。”高润霖表示,这30多年,在中国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30年前主要是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现在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富足、吃肉、吃油多,特别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变化更大,而防治知识的普及不够,老百姓的活动也少了,这样疾病谱就发生了变化,冠心病、脑卒中明显的增加,心血管病是第一位死亡原因,但是心血管病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脑卒中、冠心病。

    高润霖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疾病谱已经跟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一致,这30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如何实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的“拐点”?高润霖坦言,近年来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而要想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实现拐点的早日实现,其实最主要还是要预防。“要知道,疾病的预防要比治疗更重要。预防心血管病的话,主要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高血糖、肥胖、不健康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医生服务的是“人”,不是“病”

    除了医术的精进和提高,严明的医德也是高润霖十分看重的。他曾在《要做人文的医生》一文中写到,“如果说过去我们需要在传统的人文‘画布’上绘上科学‘风景’,那现在则更需要在科学的‘风景’上添些人文景观。”具体的治病经验和人文的观念讨论交织在他的生活当中,并且一贯如此。

    什么是有人文情节的医生?高润霖把它归结到以下三点:医者仁心,掌握交流技巧,好的医术。这三点其实是彼此联结的。他表示,“因为我们医生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是‘人’,而不是‘病’。人文的医生,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像我们古代孙思邈讲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医生看病,要抱着一种仁爱的心情,要把病人看作自己的亲属来进行治疗。”

    年过八旬的高润霖,如今仍然坚持每天运动半小时,少油少盐,保持心情愉快。他表示,“在这件事上,我做的还不够好。要知道,保护心脑血管,除了要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之外,还要学会心情舒展。”

高润霖(中)到贫困山区入户巡诊慰问老党员。受访者供图

    在采访中,高润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跟那些奋战在一线上的大夫们并无二致。在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长河中,不断有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些故事里的事,感动一代代心血管医生前赴后继。“我想只要还走得动,就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我也呼吁同道们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一起下基层为更多的老百姓排忧解难。”高润霖最后说道。

高润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
心血管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