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独家访谈蔡鹤皋院士|深情讲述中国工业机器人之根,浓浓机器人民族...

2017-05-16   中国机器人网   阅读量:43

   之前,对于我来说,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老师,也许只是出现在大学教科书上面传奇人物。而近日,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和同事前辈代表机器人大讲堂去拜访了这位创造了中国机器人多个“第一”的中科院院士。也正是这次激动人心的见面,蔡老给我们讲了很多他当年创造机器人的故事,更加奠定了蔡老在我心中的神圣地位。所以,今天机器人大讲堂不讲技术,改讲一下最早一批中国机器人学者的历史与情怀。

        从无到有,打造中国独有的机器人

 

  蔡鹤皋老先生195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8-197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任讲师,在这期间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大事—1976年之后,数年的内乱让中国的科技一度陷入停滞,一切都百废待兴。蔡老便在这时搭上的中国公派就学的快车,通过参加考试从众多学生与老师中选拔出来,他白天进行教学工作,晚上伏案夜读攻克留学需要的语言及专业知识,最终1979年得到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的机会。

 

 

  蔡老讲,初到美国,一切都是未知。见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计算机,也接触了当时中国根本没有的机器人。看到差距之后,他在之后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埋头钻研,攻克微计算机实时测试与控制系统,完成对整个焊接机器人系统的研究。短短两年时间,他完成了三篇科技论文的发表,不仅熟知了整个机器人的开发系统,还完胜加州导师的博士学生,狠狠为中国学者挣了一口气。虽然蔡老在给我们的讲述也许略过了很多磨难,但各中艰辛也是不言而喻的。

 

  虽说留学在外的蔡老遇到很多挫折,但相对来说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单纯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1982年回国后,面临他的还是那个相对落后的国家,机器人这种在当时类似于“屠龙之技”的学科,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发展起来呢?“外国人能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老一辈人的爱国情怀,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在这样一个简单夙愿的支撑下,蔡老找到了当时的航天部,说服他们合力造一台中国自己的机器人。

 

  1985年,蔡老作为航天部任命的焊接机器人总师,用时两年时间,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华宇一型”弧焊机器人,并在项目中完成了机器人本体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研制及调试,解决了机器人轨迹精度及路径预测控制等关键技术。该项目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轰动一时。当时香港报纸甚至将它与我们人造卫星的研制成功相媲美。

 

  这样,蔡老创造的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无到有的奇迹。但是,从0到1是奇迹,从1到10到100靠的是不懈的坚持。“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步,很小的一步,我们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完成第一台机器人之后蔡老这样说,所以之后他也开启了一代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腾飞之旅。

 

 

  产业化之路的探索与抗争

 

  谈到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更多人第一想到的是“沈阳新松”。但是,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探索,蔡老才是第一批试水的学者。

 

  1995年,在科技部的指导下,蔡老所在的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与一汽焊接总厂合作,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产业化之路,蔡老担任总工程师。当时的蔡老异常兴奋,当即表示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全部无偿拿出来服务国家。

 

  之后,蔡老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入驻一汽,给当时的技术人员上课培训。当时,蔡老师已经60多岁了,但还跟那些年轻人一样,白天晚上在工厂和工人一起安装调试机器人。1997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两台机器人,而且做得和国外差不多,到2000年,他们已经做出20多台机器人。

 

 

  然而,由于种种外界的原因,这次产业化之路,在一汽领导班子调换之后,中国工业机器人第一次产业化之路,无疾而终。讲到此时,蔡老的惋惜溢于言表。

 

  师者荣耀,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蔡老的高瞻远瞩,不仅在机器人科研与产业化的梦想,还在于他对机器人科技人才的培养。他对中国机器人界要做的不仅是“授之以鱼”,更主要的是他要“授之以渔”。从创建机器人研究所之初的二三十人,到之后多学科、大规模的研究队伍,作为机器人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蔡鹤皋培养人才的别具一格,在哈工大甚至被传为佳话。

 

  在团队建设中,蔡老作为学科领军人物,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提出学术队伍的建设目标,制定出长远的学科和专业发展总体思路,并且通过重点选拔培养尖子人才,培养年轻的学术带头人。

 

  如今,80多岁的蔡老真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各个领域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并且大多数已经成为机器人界的“扛把子”。

 

  不忘初心,鼓励年轻学者勇往直前

 

  蔡老是中国老一批的学者,有着对国家最朴素也是最真挚的爱。他告诉我,今年两会时,听到习主席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点身处机器人圈的我根本无法做到,但却非常理解。因为他深知机器人的好,也明白机器人会给中国带来的无限契机;最主要的,等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现在的年轻人终于不用受他当年受过的苦,安心做机器人了。

 

 

  蔡老的爱,表现在对他的学生身上,也表现在后辈晚生身上。他告诉我们,你们一定要找到那些真正热爱机器人,在中国机器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你们一定要给这些人最大的帮助。现在的年轻人赶上了好时机,未来机器人最大的市场一定在中国!

 

  与“大家”接触,会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真正的渺小。蔡老虽然精神矍铄,单从外貌来看也是再普通不过的老人,但在他面前,我们同行一些人都变的非常渺小。对于爱国、对于机器人我们做得太少……

 

  临行,蔡老送我们,这位温柔的长者,面对我们这些晚辈后生,目送车开出老远才转身回屋。我想,他在我们身上看到了希望,想中国的未来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但我想我们中国的未来在今天读这篇的人身上,希望你们把中国机器人这片蓝天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