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共筑北航梦 助力中国梦——北航开展“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纪实

2014-01-06   北京北航搜索   阅读量:19

梦想是灯,照亮奋斗的路;梦想是路,引领前进的脚步。2013年春天,“中国梦”以一种可触摸、可感受、可接近的姿态来到莘莘学子身边,成为校园内外最流行的词汇。少年梦、民族梦、教育梦,此刻,每个人都自觉将个人成长进步和祖国的未来发展联系在了一起。一年以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声有色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用“中国梦”激励师生健康、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吹响追梦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学生的回信和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在北航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北航党委以“共筑北航梦 助力中国梦”为主旨,切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工作。2013年5月7日,北航党委召开分党委书记联席会,对全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求。当日,学校党委印发《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对全校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部署。通知要求,全校师生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校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教育引导青年师生全面发展成才报国,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懈努力。一是,要将讲话精神落实到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之中。二是,要努力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是,要努力建设高水平青年教师队伍。“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引导青年师生牢记总书记嘱托,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学术前沿,践行北航精神,积极营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干事创业氛围和“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积极向上学风。北航青年师生代表以“中国梦·北航梦·青春梦”为主题展开座谈研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和重要讲话精神,他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赋予青年的责任,胸怀民族复兴的梦想,锐意进取,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青春梦和北航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上半年教育部组织召开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上,我校仪器科学与光电学院院长,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房建成教授代表北航作了《怀揣梦想、立德树人,做新时期的优秀园丁》主题发言。房建成教授说,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研制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陀螺仪,是我们团队三代人的集体梦,培养大批怀揣梦想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实现人生梦想,是我个人的教育梦。作为一名北航教师,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热爱航空航天这个崇高的事业。传承老一辈北航人留给我们的北航精神、文化传统,把国家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根植于我们深深热爱的祖国,培养航空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就是我们这一代教师毕生的神圣职责和伟大的中国梦。发言全文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北航新闻网、《北航校报》全文转载。9月,由共青团中央主办,我校团委承办了“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活动第一站“北航分享会”,邀请到了中航工业首席专家王永庆、中航工业一级技术专家钱瑞战、载人空间站工程三期项目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张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弹道和制导精度主管设计师马英等4位北航优秀校友分享他们的奋斗经历,四名北航校友分别结合自身经历就中国梦、航空梦、航天梦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希望能成为一颗种子,在同学们中间引起更广泛的讨论和分享,激发大家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梦想之中,融入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之中, 通过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一年来,由我校20余名教师和学生,以及邀请的校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北航主题宣讲团”、“北航中国梦百姓宣讲团”和“北航教师宣讲团”先后开展了20余场以“我的梦·中国梦”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其中有我校冯培德院士、陈懋章院士等所做的讲座报告,听众达5000余人次,活动得到了强烈反响。如,冯培德院士作了题为《圆梦》的专题讲座。冯院士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难,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能源瓶颈、环境问题和外部环境制约等,我们应该直面问题迎接挑战。“青春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同学们要开拓视野、胸怀全局、奋发图强,培养自己奉献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 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中,锻炼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争当各级领军人物。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开展的“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评选中,经党委宣传部组织申报,我校宣讲员郝佳傲同学被评为优秀宣讲员。【踏上圆梦的征程】“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组织青年学生踊跃参与主题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志向、努力学习,在投身实践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搭建青年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树立“勤思考、敢创新、勇实践、永追求”的优秀品质;引导青年学生努力做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激励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着力培养国家的优秀建设者和领军、领导人才。2013年的五四前夕,北航“中国梦·青年志”团建创新工程答辩会在两校区举行。经过评审,共选出20个项目作为北航共青团2013年基层团建重点支持项目。此次团建创新工程活动吸引了众多团学组织参加,申报项目涉及公益、环保、科技、体育等多个方面。《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2013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5月4日晚在京举行,我校艺术团踢踏舞队表演了踢踏舞《天之骄子》,气势磅礴的表现赢得了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2013年也融入了更多青春活力的元素,以“冯如杯”为依托,将科技创新元素融入到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中。“Fengru@creative”科技嘉年华系列活动火热上演。系列活动除了“冯如杯”竞赛外,还包括专题讲座、科技沙龙、微电影、科普剧、创新博览会、实验室开放、国际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等。我校学生社团、志愿服务活动同样精彩纷呈。首届北京沙河高教园区文化交流月活动开幕。在我校第十一届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式上, “学生社团之家”正式揭牌,旨在为我校众多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场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学生会及社联的200余位志愿者同学还参加了“青年服务国家”义务劳动。由我校学生工作部主办,知行书院承办、知行书院党支部以及社团联合会具体协办的“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大赛吸引了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同学们纷纷“记录北航情、书写中国梦”。校研究生会办公室还组织承办了主题为“中国梦”的读书会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把梦想搬上舞台,用语言描绘未来”——由研究生院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各学院研究生会协办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在逸夫科技馆拉开战幕。赛场上,选手们慷慨陈词,既有对“中国梦”的宏观阐述,又有对“小我”梦想的深情描述;既有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又有对当代青年的强大召唤;既有对“荣与辱”、“兴与败”等大型主题的深入探讨,又有对行业发展、对个人成长成才的理性思考;既有对“我的中国梦”这一主题深刻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实践外延的辩证解析;又有对“法制中国”等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的专业解读。毕其一生践行北航人“飞天梦”的中国“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用年轻的生命照亮更多梦想的“感动中国”人物何玥、用生命托起共和国航空工业脊梁的罗阳校友等具有我校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感人事迹更是选手们深度剖析的典型。“你们那些美丽的、闪光的思想就像一股风,吹散了空气中的雾霾,我想从今天晚上开始,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拥有自己的中国的梦。”评委老师如是感慨。10月18日晚,“梦启北航”教职工文艺汇演暨教职工群众文化艺术建设成果汇报演出在北航晨兴音乐厅隆重举行。作为近些年来首次完全属于教职工的文艺汇演,“梦启北航”开创了多项教职工文化艺术工作的先河,在广大师生中反响热烈。12月5日,“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国梦”青年志愿者纪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20周年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举办。其中包括“支教日记——北航研究生支教团摄影作品展”、“你的梦,我来圆”为偏远地区孩子达成心愿公益活动。在航空航天博物馆,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周长奎与在场志愿者同学们座谈交流的过程中,传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志愿者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的消息,同学们都倍受鼓舞,表示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志愿者的回信精神,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领悟梦想的真谛】“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教师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响,活动进一步引导教师将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与实现“北航梦”紧密结合起来,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还积极营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干事创业氛围,推动协同创新,加强团队建设,切实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竞争力。“‘中国梦’激发着广大师生思考着‘教育梦’、‘育才梦’和‘成才梦’。”——2013年4月,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举行建院十周年“中国梦”、“教育梦”系列主题活动举办。学院院长房建成做了主题报告,老教师代表张惟叙教授、中年教师代表樊尚春教授、青年教师代表江洁教授、学生代表张晨、张琛分别发言,分享了自己与学院一同成长,一同实现人生梦想的经历,为学院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学院先期还开展了全院师生中国梦大讨论活动、“与信仰对话、让理想放飞”的基层党建活动、“我的梦想”座谈会、“我的梦想”征文活动以及“我爱我师、我爱我生”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系列活动。活动围绕党组织基层组织建设、师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工作,动员广大师生对“中国梦”认真开展学习讨论,凝练明确学院的“发展梦”,团结学院师生,为学院十周年院庆献礼,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奋斗。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小卫星与深空探测技术研究所党支部的《创新育人双轮驱动,绽放“中国陀螺梦”》荣获“北京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一等奖。61周年校庆之际,“航空强国中国心”系列活动举行。陈光教授、陈懋章院士、刘大响院士各捐赠50万发起成立了“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并分别致辞,表达了他们对航空事业的一生热爱与执着追求,描绘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梦、北航梦、动力梦。在航空强国精英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就航空强国精英人才发展与未来展开讨论。刘大响院士表示,国家试点学院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继续传承航空报国精神,做好北航和中航工业共建国家试点学院的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努力打造中国航空发动机20年之后的“梦之队”。《中国科学报》刊发深度报道《航空梦要有一颗“中国心”》、《中国教育报》刊发长篇报道《打造航空发动机“梦之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选、育、评”一体化改革纪实》,文章最后指出,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打造中国航空发动机20年之后的“梦之队”,指日可待!此外,在研究生院支部工作A类创新基金的支持下,由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推博士党支部和北航国旗护卫队共同筹办,以党旗和国旗为宣传对象,开展了“从党旗到国旗,从坚守到圆梦”献礼十八大之大型爱国主义系列校园活动。 “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还坚持精神引领、典型引路的有效做法,通过开展“感动北航”人物评选活动、“中国梦·青年志”、纪念罗阳同志逝世一周年等主题活动,重点宣传等一系列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北航人的典型事迹,传播凝聚正能量。在第四届“感动北航”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10位获奖人物和团队或其代表依次走上领奖台,用平实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坚守和对人生的启迪。“当聆听着他们事迹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触,那就是每一位获奖者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都保持着平常的心态。真正的感动,来源于对他人忠于事业、无私奉献发自心底的敬佩,来源于对至善与真爱不变的追求。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感动,是北航人的榜样,他们诠释的是北航人心中的‘中国梦’!”同学们谈到。为了更好地宣传杰出校友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由我校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出品的原创音乐剧《罗阳》,于罗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在北航音乐厅隆重上演。该剧的演出人员绝大多数为我校的在校师生,真切感受校友罗阳的忠诚、奉献和担当精神。音乐剧《罗阳》连演三场,更多的学子从中领悟到罗阳航空报国的精神,也受到了最生动的教育。与此同时,“赤胆为航空,丹心图报国——罗阳事迹图文展”同时在音乐厅展出。此次活动体现了每一个北航人的梦想和希冀——以罗阳学长为榜样,树立航空报国的伟大梦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对此进行了关注报道。“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还通过校园媒体平台——《北航校报》、北航新闻网、电视台及广播台、Ihome网络社区等作了广泛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形成了“共筑北航梦 助力中国梦”的强大声势,将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北航校报》特开设专栏《中国梦·我的梦》,刊发稿件数篇,其中有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以“培育一流人才之梦”助力“中国梦”》。文章强调,北航“创建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关键,就是致力于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我们今天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驱动,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将科学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能力,将高端国际合作转化为人才培养特色,将优秀文化滋养转化为人才培养环境,以“培育一流人才之梦”实现一流大学建设之梦,最终助力“中国梦”。12月26日,北京高校“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总结暨宣传思想专项课题评审交流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上,首届北京高校“美丽校园”推选展示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我校以自然生态与人工建筑和谐统一、文化景观提升艺境品位、以育人为核心的高品位文化艺术活动等几方面的特点,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称号。在此次评选活动中,我校积极组织申报,将活动作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生动的校史校情教育,增强了学生爱校荣校、爱国奉献的责任感,以及服务学校、社会发展的热情。在当代,没有什么更让我们坚信道路,坚信理论,坚信制度。北航人将时刻牢记使命、践行责任,做优秀的党员,做优秀的教师,做优秀的学生,记住党员的政治责任,牢记教育的责任,铭记国家和民族的重托,做到思有所想,想有所学,学有所做,成就“教育梦”、“成才梦”,成为创造历史的劳动者,成为实现梦想的实践者,成为无愧于自我的光荣者。【本报记者 余敏 孙也程】(本文原载于《北航校报》2014年1月1日)编辑:孙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