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动态  >  媒体动态详情

中国绿色时报:五专家获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奖

2012-10-23   北京林业搜索   阅读量:59

ampnbsp本报讯记者铁铮报道10月14日,本年度的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奖评选揭晓。在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5位专家成为新一届获奖者,每人获得3万元人民币奖金。ampnbsp本年度5位获奖者是:中国林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盛炜彤、白嘉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教授李坚,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王立,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建章。ampnbsp据基金会评委会副主任顾正平介绍,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由北京林业大学教育基金会托管,是我国奖励金额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专门表彰林业工作者的奖励项目。基金从1996年设立,现已颁奖15次、奖励78人。获奖者涉及木材学、植物学、林产工业等20多个学科。不但有中国树木生理学的奠基者汪振儒、近代木材工业奠基人王愷、现代木材学奠基人申宗圻等老一辈科学家,还有森林工程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水土保持、野生动植物保护等20多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首席科学家,以及长期坚持在生态条件恶劣地区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ampnbsp获奖者中最年长的盛炜彤研究员是著名的林学家和育林学家,曾任国务院参事15年。79岁的盛炜彤还是《林业科学研究》的主编和《林业科学》常务副主编。他长期从事森林培育和森林生态研究,在人工林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及天然林的经营等研究中取得可喜成果,为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特别是人工林的培育科技作出了重要贡献。ampnbsp他对我国森林立地分类、人工林培育及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的人工林培育上的定向、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高效等6个方向和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维护地力等5个技术路线,被广泛应用,为提高我国人工造林水平和生产力打下了科技基础。他为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建立、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我国人工林生态问题与长期生产力保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揭示了杉木,桉树等人工林地力退化的原因、机制,并为保持长期生产力提出了可行的途径与措施。他发表的论著对我国人工林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ampnbsp46岁的李建章教授是本年度最年轻的获奖者。他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有16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他在有效降低人造板甲醛释放量、解决室内空气甲醛污染问题上作出了突出贡献。ampnbsp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率先打破传统木材学范畴,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紧密结合生产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在木材保护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他主持木材阻燃与防护技术研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领先的新型木材阻燃剂系列技术;主持开发的大兴安岭火烧原木保存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突破过火林原木大规模保存技术难关;主持多学科参加的森林资源培育及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获省重大科技效益奖。在我国生物木材学、木质环境学领域他率先开展了开拓研究,主持完成1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ampnbsp巧合的是,白嘉雨研究员和王立副教授都是北京林业大学的毕业生。白嘉雨曾任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10年,长期从事桉树营林与育种研究,是中澳合作项目“桉树与水分”、“国际木麻黄种源试验研究”及“澳大利亚相思树种在中国的持续发展”项目中方负责人。在“提高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桉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广东省桉树研究”、“热带人工林营造示范”、“热带生物物种资源收集保存”等研究中取得可喜成果。其中“桉属树种引种栽培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ampnbsp王立从北林大毕业后,一直从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土地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完成了“李家堡乡推广鹿马岔村综合治理单项成果星火项目”,“粮田超高产多熟种植模式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甘肃省稀有濒危植物研究”,“甘肃省中部旱农区降雨集聚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等获得了多项奖励,曾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和甘肃省防沙治沙先进个人荣誉称号。(A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