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先进事迹  >  先进事迹详情

弘扬科学家精神丨李坚:以科学之名,赋木材新生

2024-09-06   科技日报   阅读量:806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9月6日,在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中,有一位将“保护和高效利用木材”作为毕生追求的81岁老人引起人们关注。近一甲子的科研生涯中,他几次应国家之需调整研究方向,和团队一起开创多个全国第一,为我国木材科学研究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坚。

    为国调整研究方向

    1987年6月,李坚带着东北林业大学师生冲进刚刚扑灭的火灾现场。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兴安岭发生的最严重的森林火灾,过火面积114万公顷、过火原木1500万立方米。

    看到被抢运下来的火烧原木堆积如山,虫害率高达98%以上,李坚心疼不已。“如果不及时处理虫害,不仅木材会受损失,居民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李坚说,当时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传统的水浸、喷药等方法根本不适用于这么多、这么巨大的原木。

    “我们是林业工作者,那里需要我们。”李坚带着大家现场实地试验。他筛选出适于大规模作业的高效灭虫药剂,还提出了可以处理千立方米以上楞垛的熏蒸法。这一方法不仅为大兴安岭火灾减少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还成为国际大规模保存火烧原木的通用做法。

    虽然火灭了,问题解决了,但火灾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李坚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马上把科研方向调整为木材阻燃。

    几十年中,他不断调整科研方向,都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他带领15名弟子,组成林木资源高效利用教师团队。近5年来,他们所承担的50余项课题,都是瞄准生态文明建设,围绕木材材质改良与功能化、木材仿生智能科学、先进炭材料、纳米纤维素高附加值材料等展开。

    做木材研究领跑者

    提到木材,李坚的脸上就会焕发光彩,他愿意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与木材联系起来。他常常告诉身边的科研人员,陈旧的研究方法、陈旧的课题就不要再做了,搞科研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要“勇闯无人区”、做“领跑者”,否则就是误人子弟、误国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批木材科学领域的博士,李坚很早就看到了木材研究的空白。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提倡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吸纳化学、数学、自动化、艺术设计等专业的科研人员进入木材科学领域。正是这种远见,让李坚和他的团队创造出诸多第一,给“超前”做了注解:编写了第一部应用现代波谱分析技术揭示木材内部及作用原理的专著《木材波谱学》;第一次运用有序聚类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优化统计理论解决成熟材和幼龄材界定难题;撰写的我国第一篇论述木材视觉、触觉、调湿等特性与人类和室内环境关系的论文,成为唤醒人们生态意识的开篇……

    2018年1月,李坚团队捧回了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获奖的项目是“基于木材细胞修饰的材质改良与功能化关键技术”。这个技术能把劣材变为优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引领了木材仿生功能化基础研究发展。

    李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们。做出像荷叶一样滴水不沾的木材,构筑与棉花相似的木质基仿生材料,利用贝类代谢物质黏合机理研发安全绿色的胶合剂……这些在很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的科学研究,正在他的实验室中进行。

    “李院士每天早上7点多就到办公室。他80多岁了还保持着拼搏的劲头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团队成员刘守新说。

    如今,李坚把科研方向锚定在了木材多功能性上。“我们要培育孵化木业新质生产力,把国家建设得更富强。”他表示。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李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木材科学与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