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几天,全球军迷的目光都聚焦于克什米尔上空。5月7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Ishaq Dar)在国民议会上罕见公开宣布,巴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发射霹雳-15E超视距导弹,击落3架印度空军法制“阵风”战机、1架米格-29及1架苏-30MKI1。歼-10C是歼-10系列的升级版本,配备了更好的发动机和更先进的AESA雷达,可以发射霹雳-15导弹。
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标志着我国在世界战斗机研制领域,完成了跻身世界前列的历史性跨越。设计制造这柄利剑的领军人物,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原总设计师宋文骢。
宋文骢
来源 | 《宋文骢传》
有人说,歼-10的命运是15分钟决定的。
1982年2月,我国新一代战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召开,讨论歼-13方案和强-6的衍生方案。原本,宋文骢作为航空工业成都所(611所)的代表,只是去“帮助参谋参谋,完善完善方案”。但在会议上,领导“意外”地给航空工业成都所一个机会,但发言时间只有15分钟。
“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没有飞机模型,没有图纸资料,宋文骢和同事们借来明胶片,连夜将飞机外形图、基本数据、重要性能等画在上面。
在会上,宋文骢从未来战争怎么打讲起,提出新战机应强调机动性、超视距空战、电子对抗等要求。汇报结束后,会场先是沉默,继而是窃窃私语,最后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正是这短短的15分钟,一个保守二代半方案,变成了一套新型先进三代飞机方案。
国产歼-10战斗机
来源 | 《宋文骢传》
鸭式方案获认可,
创新是歼-10的灵魂
1982年4月,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召开。会议前夕,为使鸭式布局飞机方案有个直观效果,宋文骢和大家一起用砂轮、锉刀、砂纸和牙膏加工有机玻璃,精心制作了一个飞机模型。在方案评审时,他将这架模型投影到幕布上。看到这架现代的战斗机,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模型就是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
宋文骢与他心爱的有机玻璃模型
来源 | 《宋文骢传》
1983年6月,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来成都检查工作,特别提出要听新歼总体设计方案汇报。听完宋文骢的汇报,他特别仔细看了鸭式布局气动模型,非常兴奋,为611所题写了铿锵有力的两个大字——创新!
张爱萍将军给611所的题词
来源 | 《宋文骢传》
1984年1月,宋文骢具体组织的新歼技术经济性先期论证工作完全完成,先后完成高速、低速风洞试验3900余次,完成了结构、飞控、航电及机电系统方案设计,设计了以涡轮15为动力装置的6个腹部进气鸭式布局飞机方案,编写上报了论证报告。
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这一方案被确定为中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总体方案。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文,批准歼-10飞机研制,并将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
打破洋专家预言,
自主研制出最棒的飞机
上兵伐谋,运筹帷幄。在飞机研制初期,宋文骢坚持飞控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等系统设计必须与飞机总体紧密结合,子系统、设备必须按系统设计要求进行研制,改变了过去一些系统或设备研制各自为政的现象,理顺了飞机系统与子系统、成品的技术关系。
歼-10飞机01架总装前轮舱研究排故
来源 | 《宋文骢传》
开始研制以来,宋文骢的立足点就是一定要尽量自力更生,万不得已与人技术合作,也要以我为主,不能让人牵着鼻子走。再苦再难,也要咬紧牙关,走自行设计的道路。只能横下一条心,竭尽全力为国家研制出最棒的飞机、最先进的飞机。
以歼-10的主起落架为例。它装在中机身两侧,采用了从未有过的“外八字”形状,其侧伸角几乎达到18度。如何解决缓冲器伸缩运动的防卡滞问题,成为起落架能否成功的关键。
“你们的技术不行,你们的方案不行,你们的人员不行。这样的起落架,你们是搞不出来的!”外国专家报出265万美元的价格,这还仅仅是评审费!
外国专家走后,宋文骢对起落架设计人员说:“不要等,不要靠,也不要指望外国人会帮你,通过我们自己努力,让歼-10飞机、让起落架流淌我们自己的血液。”最终,我国自行设计的起落架经过200多次落震试验,垂直载荷和动量测试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整个项目的研制经费只用了28万人民币。
歼-10主起落架落震试验
来源 | 《宋文骢传》
宋文骢与设计人员在歼-10全机静力试验现场
来源 | 《宋文骢传》
打造“争气机”,
中国军工人最硬核的浪漫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流传最广的一句话叫“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在最困难的那几年,成飞研发经费捉襟见肘,通过研发和生产“成飞牌”洗衣机来维持军工研发费用。总设计师宋文骢有一段时间下班后摆摊卖面条以此来补贴家用,并给技术人员改善伙食。总工程师薛炽寿骑自行车往返试验场……有网友说,就是这帮人,穿着“破背心”,造出“争气机”,这就是中国军工人最硬核的浪漫!
据原歼-10项目研制现场总指挥罗荣怀回忆,歼-10研制团队有个“夜总会”,因为每天夜里总开会,一开就开到12点。宋文骢作为总设计师,始终坚守在一线。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首飞前,试飞员雷强跟宋文骢说:“您放心,只要它不在空中就爆炸,只要还能控制,我就一定想办法,让它摔在跑道上!这样我们十几年的努力,也能知道错在哪里了!”
首飞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3代机的国家。雷强热泪盈眶,喊出一句:“宋总,这才叫真正的飞机啊!”从这一天起,宋文骢把自己的生日改在3月23日,他要永远纪念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首飞试飞员雷强热泪盈眶
来源 | 《宋文骢传》
歼-10首飞成功
来源 | 《宋文骢传》
歼-10战斗机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术技术要求,它填补了人民空军战机代系上的差距,更填补了我国战机设计、研发、生产上的空缺,为我国后续战机的研发提供了无数宝贵可借鉴的经验。
如今,中国军队有了歼-20、歼-35,甚至六代机歼-36、歼50都上天了。在中国军迷眼里,歼-10早就“不被待见”。在珠海航展上,它就被停在角落里。网友形容:这玩意,航展不给飞,直播没画面,放在角落里,用一个破塑料布盖着,没人看管,更没人打卡拍照······然而,就是这样一架在中国军迷心目中已经是“老人家”的歼-10,飞到世界上却能大杀四方!
参考资料:
[1]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宋文骢传 [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1-1.
[2] 一代战机一代魂中国工程院院士·歼7C/歼10战机总设计师宋文骢与中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J].航空世界,2016,(05).
[3] 宋文骢|战机歼-10首飞这一天,成了他的“生日”[N].解放军报,2018-03-30.
[4] 技术对比:歼-10C 为何能打破“阵风”不败神话?[OL].电子工程专辑,2025-05-09.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